胰腺癌,这种被广泛认知的高度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其预后通常不佳。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对于胰腺癌高危人群而言,定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
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遗传、长期吸烟、肥胖、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年龄的增长是胰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超过60岁。遗传因素在胰腺癌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具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个体发病风险显著增加。长期吸烟者的胰腺癌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3倍。肥胖和糖尿病同样与胰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包括腹痛、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和黄疸。腹痛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容易被误诊为胃炎或胃溃疡。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和腹泻。体重下降可能与胰腺功能受损、消化酶分泌不足有关。黄疸则是由于胆道受压或侵犯,导致胆汁排泄受阻所致。
胰腺功能受损还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胰腺癌患者中,约有一半合并有糖尿病。这是因为胰腺癌可能侵犯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此外,胰腺癌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症状。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胰腺癌的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20%以上,而晚期患者不足5%。因此,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定期筛查胰腺癌至关重要。常用的筛查手段包括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腹部超声、CT和MRI等。
胰腺癌的诊断在临床上通常较为困难,因为它往往在早期不表现出明显症状,而且症状出现时常常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似,导致误诊。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经历急剧的体重下降、持续性的腹痛、黄疸等症状。黄疸的发生通常是因为肿瘤压迫或侵犯了胆道,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流入小肠,从而引起皮肤和眼睛的黄染。此外,胰腺癌还可能引起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导致消化不良和吸收不良。
在治疗方面,胰腺癌的治疗通常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手术是胰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只有约15%-20%的患者有手术切除的机会。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化疗和放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以缓解症状和延长生存期。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在胰腺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潜力,但仍处于研究阶段。
胰腺癌的预防同样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保持健康的体重、合理饮食和定期锻炼,都有助于降低胰腺癌的风险。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胰腺癌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胰腺癌,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新发糖尿病患者,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综上所述,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早期症状隐匿,预后较差。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定期筛查胰腺癌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预后。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胰腺癌相关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胰腺癌,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王又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解放路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