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也被称为脑梗死,是一种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严重脑部疾病。其主要病理基础是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引发脑组织坏死。这种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对症及时且合理的药物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残疾率、改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最新的医学指南,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科学用药策略进行详细梳理。
首先,针对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是恢复脑血流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和残疾风险。溶栓药物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部血流,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rt-PA因其疗效优于UK,成为首选溶栓药物,但价格较高。UK作为一种经济型选择,疗效略逊于rt-PA。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为发病后4.5小时内,超过这一时间窗,治疗效果会明显下降。因此,一旦怀疑缺血性卒中,应尽快进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等禁忌症后,迅速启动溶栓治疗。
其次,抗血小板治疗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阿司匹林因其确切的疗效和低廉的价格,成为首选抗血小板药物,适用于急性期及长期治疗。氯吡格雷疗效优于阿司匹林,但价格较高,适用于阿司匹林不耐受或高风险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应尽早启动,持续时间至少21天,部分患者需长期服用。
第三,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稳定斑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所有缺血性卒中患者均应常规使用他汀类药物,长期服用,以降低再发风险。
第四,对于部分高危患者,可考虑使用降纤治疗。降纤药物可以降解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对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降纤治疗可降低再发风险,但出血风险也相应增加,因此应权衡利弊,个体化应用。
最后,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还应积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以降低再发风险。降压药物、降糖药物、调脂药物等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应用。
综合来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药物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用药方案。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他汀类药物、降纤治疗等均是缺血性卒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应用,以期获得最佳疗效。同时,还应积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改善患者预后。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治疗效果与潜在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死亡和残疾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不仅仅是药物治疗,还包括早期康复治疗、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心理支持对于卒中患者同样重要,因为卒中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和抑郁。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对于预防卒中再发和改善预后也至关重要。
总之,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通过多方面的干预,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死亡和残疾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医生、护士、康复师和患者家属需要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
鲍东来
义乌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