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的跨屏障策略:胃癌转移中的侵袭性与适应性

2025-07-16 04:16:41       3548次阅读

胃癌,作为全球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癌细胞转移机制的研究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胃癌细胞在转移过程中如何通过侵袭性、免疫逃逸、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和微环境适应性等关键生物学特性,跨越身体屏障。

首先,胃癌细胞主要通过淋巴、血行、直接侵犯和种植转移等方式进行扩散。淋巴转移是胃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癌细胞通过淋巴管进入区域淋巴结,最终可能侵犯远处淋巴结。血行转移则涉及癌细胞通过血管系统传播至远处器官,如肝脏、肺部等。直接侵犯是指癌细胞穿透胃壁,侵犯邻近器官,而种植转移则是指癌细胞脱落至腹腔内,形成新的肿瘤灶。

在这一过程中,胃癌细胞展现出显著的侵袭性。癌细胞通过分泌蛋白酶等物质降解细胞外基质,破坏正常组织结构,为自身的侵袭和转移创造条件。同时,胃癌细胞还能通过免疫逃逸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进一步促进肿瘤的进展。免疫逃逸机制包括下调免疫识别分子如MHC I类分子的表达,以及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如TGF-β等,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从而促进肿瘤的逃逸和转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是胃癌细胞转移的另一关键机制。在EMT过程中,上皮来源的癌细胞获得间充质细胞特性,增强其侵袭和迁移能力。EMT还与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上调,进一步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此外,EMT过程中的关键转录因子如Snail、Slug、Twist等通过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增强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最后,胃癌细胞在转移过程中展现出对微环境的适应性。癌细胞能够感知并响应微环境中的信号,如缺氧、酸性环境等,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和基因表达,增强生存和侵袭能力。缺氧条件下,胃癌细胞通过激活HIF-1α等转录因子,促进与侵袭和转移相关的基因如VEGF、GLUT1等的表达,增强细胞的适应性和侵袭性。酸性环境则通过激活pH敏感的信号通路如pHLIP、NHE1等,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此外,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成分也对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起到重要作用。例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通过分泌VEGF、TGF-β等因子,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EMT,从而增强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综上所述,胃癌细胞在转移过程中通过多种机制跨越身体屏障,展现出侵袭性、免疫逃逸、EMT和微环境适应性等关键生物学特性。深入理解这些机制不仅有助于阐明胃癌的发病原理,还能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线索,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随着对胃癌转移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多针对这些关键生物学特性的靶向治疗策略,为胃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希望。

黄渭

海南省人民医院秀英院区

下一篇被动吸烟:隐形的肺癌风险因素
上一篇化疗在脑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