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作为一种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根据全球癌症统计数据,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排名靠前,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对肠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为具有家族肠癌史的人群提供科学、严谨的筛查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肠癌风险。
家族肠癌史是肠癌发生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研究显示,有家族肠癌史的人群,尤其是一级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患肠癌的情况下,其患肠癌的风险较一般人群明显增加。因此,对于这部分高风险人群,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筛查措施。
对于无家族史的一般人群,目前建议从50岁起开始进行肠癌筛查,并持续至75岁,每年进行一次。然而,对于有家族史的个体,尤其是一级亲属中有肠癌患者的情况,建议将筛查年龄提前至40岁,并每2-3年进行一次筛查。这是因为这部分人群的肠癌发病风险更高,需要更密切的监测。
此外,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作为一种与肠癌风险增加相关的慢性疾病,确诊后的患者也应加强筛查力度。建议这部分患者每1-2年进行一次肠癌筛查,以早期发现肠癌或癌前病变。而对于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也建议从40岁起,每3-5年进行一次筛查。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肠癌的发生风险,需要引起重视。
对于那些既往有良性肠道病变史(如腺瘤性息肉)的患者,在治疗后1-2年内应进行一次肠癌筛查,并在后续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筛查频率。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筛查建议并非一成不变,个体情况的差异可能需要更为个性化的筛查计划。例如,对于那些具有多个高危因素的人群,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筛查。
定期进行肠癌筛查是预防肠癌的重要手段。通过及时的筛查,可以早期发现肠癌或癌前病变,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筛查方法包括粪便隐血试验(FOBT)、粪便DNA检测、结肠镜检查等。其中,结肠镜检查是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肠道情况,发现并切除息肉等癌前病变。
综上所述,对于有家族肠癌史的人群,建议遵循以下筛查建议:
从40岁起开始进行肠癌筛查,每2-3年进行一次,直至75岁。
如有炎症性肠病,每1-2年进行一次肠癌筛查。
如有不良生活习惯,从40岁起每3-5年进行一次筛查。
既往有良性肠道病变史者,在治疗后1-2年内进行一次筛查,并后续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频率。
当然,以上筛查建议需要根据个体情况灵活调整。建议这部分人群遵循专业医疗机构的指导,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筛查计划,并严格执行。通过定期筛查,可以及时发现肠癌或癌前病变,为肠癌的早期治疗和预后改善赢得宝贵时间。
谢学成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