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消化系统中较为常见且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和治疗过程往往伴随着诸多挑战。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且常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混淆,导致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提高对胰腺癌的认识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在胰腺癌的诊断过程中,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是常用的手段,但这些检查只能提供肿瘤的大小、位置等信息,无法明确肿瘤的性质。此时,穿刺活检作为一种获取肿瘤组织样本的检查手段,能够进行病理学分析,从而明确肿瘤的性质,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然而,胰腺癌穿刺活检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了解这些潜在风险对于患者和医疗团队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出血是胰腺癌穿刺活检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胰腺位置深在,周围有丰富的血管网络,穿刺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血管,导致出血。轻微的出血可能自愈,但严重的出血则需要紧急医疗干预,包括止血药物的使用或手术干预。出血的风险与穿刺部位、穿刺路径、穿刺深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为预防出血,医疗团队需严格消毒,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并在操作过程中保持轻柔和精确。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术后及时评估患者的出血情况,都是预防出血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感染是另一个潜在的并发症。由于穿刺活检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可能会引入细菌,导致局部或全身性感染。感染的风险与患者的免疫状态、穿刺部位的皮肤条件、手术室的无菌环境等因素有关。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操作,以及在活检前后给予适当的抗生素预防。一旦发生感染,需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和血液指标。
胰腺炎也是穿刺活检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由于胰腺是负责消化酶分泌的重要器官,穿刺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胰腺组织,引发炎症反应。胰腺炎的症状包括腹痛、发热和恶心,严重时可导致胰腺功能受损。预防胰腺炎的措施包括术前评估患者的胰腺状况,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以及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胰腺功能。一旦发生胰腺炎,需及时给予抗炎、止痛等治疗,并评估患者的胰腺功能,必要时给予胰酶替代治疗。
除了上述并发症外,胰腺癌穿刺活检还可能引发其他一些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如肿瘤细胞沿穿刺路径的种植转移。为降低这一风险,医疗团队需采用精确的定位技术和最小创伤的操作手法。术前充分评估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术中采用超声或CT引导,确保穿刺针准确进入肿瘤组织,避免损伤正常组织。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变化,及时发现肿瘤种植转移的迹象。
总之,胰腺癌穿刺活检是一项重要的诊断手段,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术前评估和术后监测等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一旦发生并发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医疗团队和患者之间的充分沟通,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穿刺活检风险的认识,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治疗决策。同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精准的穿刺技术不断发展,有望进一步降低胰腺癌穿刺活检的风险,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徐姝
南京市胸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