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检查在肺癌早期诊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至关重要。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比高达85%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是否有远处转移,进一步分为I至IV期。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70%-90%。而晚期患者往往只能接受姑息治疗,5年生存率不足5%。
小细胞肺癌则根据肿瘤是否局限于一侧胸腔及是否伴有远处转移,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局限期患者以化疗为主,广泛期患者则化疗联合放疗。无论是哪种类型,早期诊断和治疗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胸片、CT、PET-CT、MRI等。X线胸片是初步筛查肺癌的常用手段,但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较低,易漏诊。CT检查分辨率高,能发现直径1cm以上的肺部结节,是诊断肺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PET-CT能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是否有远处转移。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可用于脑部转移瘤的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是肺癌诊断的另一重要手段,尤其是中央型肺癌。通过支气管镜直视下观察肿瘤,可进行活检或刷检,明确病理诊断。对周围型肺癌,可借助支气管镜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综上所述,影像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是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对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建议定期进行低剂量CT筛查,有助于发现早期肺癌。同时,要提高对肺癌早期症状如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等的警惕,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尽早明确诊断。只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显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肺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X线胸片虽然简便易行,但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较低,尤其对于周围型肺癌,易漏诊。CT检查虽然分辨率高,但对小结节的良恶性判断仍存在一定困难。PET-CT虽然能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但价格昂贵,且对部分良性病变如炎症、肉芽肿等也会出现高代谢表现,导致假阳性。MRI虽然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但在肺部肿瘤的检查中应用受限。
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互相补充,提高肺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对于可疑病例,必要时可进行多种影像学检查,如CT、PET-CT、MRI等,以明确诊断。同时,对于影像学检查结果不明确的病例,可进一步行支气管镜检查,通过活检或刷检明确病理诊断。
除了影像学检查外,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是肺癌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常用的肺癌肿瘤标志物包括NSE、CYFRA21-1、CEA、SCC等。这些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患者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对肺癌的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等具有一定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非特异性的,部分良性病变如炎症、结核等也可引起肿瘤标志物升高,因此不能单凭肿瘤标志物升高诊断肺癌,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综合判断。
总之,肺癌的早期诊断需要综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多种手段,互相补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肺癌筛查,提高对肺癌早期症状的警惕,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肺癌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标志物等方面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
徐聂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