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胃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分别位于第五和第三位,其中东亚地区尤其高发。由于胃癌早期症状的隐蔽性和非特异性,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疾病的中晚期,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本文将详细探讨胃癌早期症状的非特异性问题,以提高公众对胃癌早期识别和诊断的意识。
胃黏膜的痛觉缺失 胃黏膜表面缺乏痛觉神经,这是胃癌早期难以被察觉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痛觉神经的缺失,胃癌在早期往往不会引起疼痛,只有当肿瘤侵犯到更深层次的肌层或神经时,患者才会感到疼痛,而这时病情往往已经进展到了较为严重的阶段。此外,胃黏膜对牵拉和膨胀比较敏感,这使得胃癌患者可能出现饱胀感、早饱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同样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
症状的非特异性 早期胃癌的症状通常缺乏特异性,它们可能表现为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食欲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这使得胃癌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炎、胃溃疡等其他胃部疾病。此外,有些患者甚至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这无疑增加了早期诊断的难度。据研究显示,早期胃癌患者中约有1/3无明显症状,1/3症状轻微,1/3症状明显。因此,对于持续性、难以解释的上腹部不适,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检查。
肿瘤生长方式的多样性 胃癌的生长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膨胀型、溃疡型和弥漫型等,不同的生长方式会导致症状出现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存在差异。膨胀型胃癌以形成较大肿块为特征,可能较早出现梗阻症状;溃疡型胃癌以形成溃疡为特点,可能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弥漫型胃癌以广泛浸润胃壁为特征,可能出现胃排空障碍。这种多样性使得胃癌的早期识别变得更加困难,因为患者可能在肿瘤发展到较大体积之前都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感。
非特异性全身症状 部分早期胃癌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但这些症状同样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或疲劳所致。据研究显示,早期胃癌患者中约有1/5出现体重下降,1/10出现贫血。这种误诊往往会导致诊断的延误,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鉴于胃癌早期症状的非特异性,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长期不良饮食习惯者等,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目前发现早期胃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医生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此外,对于持续性、难以解释的上腹部不适,即使无明显报警症状,也应及时就医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公众应该了解胃癌的高危因素,包括长期不规律饮食、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的风险。此外,对于胃部不适的症状,即使看似轻微,也不应忽视,应及时就医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只有提高对胃癌早期症状的认识,才能实现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通过普及胃癌知识,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我们有望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贡献力量。
周秀敏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