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肺癌的诊断与治疗正不断进步。在众多诊断方法中,经皮穿刺肺活检(Percutaneous Lung Biopsy, PLB)和液体活检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这两种技术的原理、优势及未来可能的联合应用。
经皮穿刺肺活检是肺癌诊断中的一种微创技术,特别适用于周围型肺癌。这项技术通过在高分辨率CT或PET-CT的辅助下,将细针穿刺至肺部疑似肿瘤区域,获取组织样本以进行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PLB的优势在于其微创性,患者恢复快,同时能提供足够的组织样本,这对于病理诊断和后续的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与传统的开胸活检相比,PLB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或有手术禁忌的患者。
高分辨率CT和PET-CT的结合使用进一步提高了PLB的精确性和安全性。CT提供了肺部结构的清晰图像,而PET-CT则能够显示肿瘤的代谢活性,两者结合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肿瘤,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此外,CT和PET-CT的融合图像还能帮助评估肿瘤的侵袭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这对于肿瘤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CT和PET-CT引导下的PLB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明显高于单一CT引导的活检。
液体活检技术是近年来肺癌诊断领域的新兴技术,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或肿瘤DNA(ctDNA)来进行。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其非侵入性,可以重复进行,且能够提供肿瘤的实时生物学信息。液体活检特别适合于监测肿瘤的动态变化和治疗效果,以及在无法进行组织活检的情况下提供诊断信息。此外,液体活检还可以用于早期筛查和复发监测,为肺癌的全程管理提供重要信息。与传统的组织活检相比,液体活检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性好的优点,尤其适用于肿瘤晚期或转移的患者。
未来,经皮穿刺肺活检与液体活检技术有望联合使用,形成互补。PLB提供肿瘤组织的直接样本,而液体活检则提供连续的、实时的肿瘤生物学信息。这种联合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还可以为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例如,PLB可以用于确诊和初始分子分型,而液体活检可以用于监测治疗反应和早期发现耐药。此外,液体活检还可以用于评估肿瘤微环境和免疫状态,为免疫治疗的决策提供依据。
总结来说,经皮穿刺肺活检和液体活检技术是肺癌诊断领域的重要进展。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两种方法将为肺癌患者提供更精确的诊断和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这些技术能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这些技术的局限性和潜在风险,如PLB可能导致的气胸、出血等并发症,以及液体活检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这些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对肺癌的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造福更多的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选择哪种诊断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分期,以及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此外,诊断方法的选择还应与治疗策略紧密结合,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这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合作。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我们将有更多先进的工具来辅助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的来说,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经皮穿刺肺活检和液体活检技术的发展为肺癌的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我们期待这些技术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更多的肺癌患者带来福音。同时,我们也应关注这些技术的局限性和潜在风险,不断完善和优化,真正实现对肺癌的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与肺癌的斗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挽救更多的生命。
陆虹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