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变起始于动脉内膜,主要表现为脂质、炎性细胞等物质的局部沉积,导致动脉壁的增厚和硬化。这种病理性改变不仅使动脉管腔狭窄,阻碍正常的血流,还可能在动脉壁上形成不稳定的斑块,这些斑块的存在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各种严重健康问题的关键。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内皮细胞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损伤的内皮细胞会表达多种黏附分子,吸引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血小板黏附于内膜表面。这些单核细胞会分化为泡沫细胞,吞噬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形成脂质条纹。随着病变的进展,脂质条纹逐渐演变为纤维斑块和复合斑块。纤维斑块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而复合斑块则包含脂质核心和纤维帽。脂质核心富含胆固醇结晶和坏死物质,是斑块不稳定和破裂的根源。
动脉粥样硬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动脉壁的增厚和硬化导致其弹性降低,这种弹性的丧失使得动脉无法有效扩张以适应血流的变化,从而引起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会加大心脏泵血的负担,可能导致心脏肥厚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其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可能阻碍血液流向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引发冠心病和脑梗等严重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更为严重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和破裂可能会形成血栓,这些血栓随血流移动至心脏或肺部,即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肺栓塞,这两种疾病均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紧急的医疗状况,通常是由于血栓从身体的其他部位脱落后随血流到达肺部,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这种堵塞会阻碍氧气进入血液,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胸痛和低氧血症。急性肺栓塞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胸痛、呼吸急促、晕厥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迅速危及生命。
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肺栓塞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由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和血液黏稠度增加,更容易形成血栓。此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这些因素也会增加急性肺栓塞的风险。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急性肺栓塞的预防。
预防和管理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急性肺栓塞风险至关重要。这包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规律运动,以及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抗凝治疗可以帮助减少血液的黏稠度,预防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急性肺栓塞的风险。
总之,动脉粥样硬化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因素。了解其与急性肺栓塞的关联,对于提高预防意识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心血管风险因素以及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的风险,从而保护患者的健康。此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还应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脂、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于已经出现严重狭窄或不稳定斑块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以恢复血流通畅和预防血栓形成。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陆静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