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原因涉及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多个复杂因素。随着医学遗传学的发展,我们对结直肠癌的认识已经从单一的病理学特征,深入到了分子层面,尤其是遗传学层面,为精准医疗提供了可能。
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复杂,遗传学因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部分结直肠癌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这些遗传性疾病的携带者有较高风险发展成结直肠癌。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APC基因突变引起,表现为大肠内出现大量息肉,如不及时治疗,几乎100%会发展成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则是一种由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其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4倍。
通过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可以识别高风险个体,从而实施早期干预和预防措施。对于FAP患者,建议从10-12岁开始进行结肠镜筛查,一旦发现息肉,应及时切除。对于Lynch综合征患者,建议从20-25岁或比家族中最早发病年龄早2-5年开始进行结肠镜筛查,每1-2年进行一次。此外,对于有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个体,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以评估患病风险,制定个体化的筛查和预防策略。
精准医疗是指根据个体的遗传学特征、肿瘤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来定制治疗方案。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这一概念尤为重要。例如,某些靶向治疗药物,如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仅对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肿瘤患者有效。因此,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肿瘤的分子分型,可以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除了EGFR,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也是影响结直肠癌靶向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携带这些突变的患者,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疗效不佳。
结直肠癌的治疗需综合多种手段,包括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和放疗。每种治疗手段的选择都应基于对肿瘤分期、患者个体情况和遗传学信息的综合评估。手术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对于早期肿瘤,手术切除往往能够达到治愈效果。化疗和放疗则常用于辅助手术,或用于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某些特定患者群体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例如,对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结直肠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早期结直肠癌的症状往往隐匿,因此,诊断主要依靠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肠镜检查不仅能够发现早期肿瘤,还能进行活组织检查,以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级。病理活检结果对于肿瘤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此外,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PET-CT等,对于评估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也具有重要价值。
预后与肿瘤分期、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和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好,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因此,公众需增强防癌意识,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以期早期发现和治疗。结直肠癌的筛查方法包括粪便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和结肠镜检查等。对于一般人群,建议从50岁开始进行筛查,每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对于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筛查年龄应提前至40-50岁,筛查频率也应相应增加。
总之,结直肠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一个以遗传学为基础的精准医疗新时代。通过深入理解结直肠癌的遗传学基础,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同时,加强结直肠癌的筛查和预防,对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对抗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唐曦
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