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肠癌的治疗手段已经从单一的手术切除,发展到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模式。本文将探讨这些治疗手段在肠癌中的合理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降低肠癌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首先,化疗作为肠癌治疗的传统手段,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化疗可以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也可以用于晚期肠癌患者,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然而,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以减少副作用并提高疗效。化疗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细胞毒性药物和生物制剂。细胞毒性药物如顺铂、氟尿嘧啶等,通过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阻止其复制和分裂;生物制剂如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通过靶向癌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阻断其生长信号通路。化疗的毒副作用主要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其次,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肠癌治疗领域的一大突破。靶向治疗通过针对癌细胞特有的分子标志物,精确打击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这种治疗方式特别适合于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肠癌患者。例如,KRAS、NRAS、BRAF基因突变是预测EGFR靶向治疗疗效的重要标志物。靶向治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化疗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靶向治疗的毒副作用相对较轻,主要包括皮疹、腹泻、肝功能异常等,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皮肤、消化道、肝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则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通过激活或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免疫治疗能够针对广泛存在的肿瘤抗原,产生持久的抗肿瘤效应。免疫治疗在某些肠癌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尤其是在微卫星不稳定的肠癌患者中。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包括PD-1/PD-L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免疫治疗的毒副作用主要包括免疫相关性肺炎、肠炎、肝炎等,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免疫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合理用药不仅要求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还涉及到治疗的时机、剂量和疗程。例如,化疗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肾功能等因素调整,以减少毒副作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和免疫状态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治疗的时机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和身体状况来确定,如新辅助化疗适用于部分局部进展期肠癌患者,以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而辅助化疗适用于根治性手术后的肠癌患者,以消灭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除了治疗手段的选择,改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也是降低肠癌风险的重要措施。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降低肠癌的发病风险。建议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保持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能够实现肠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每1-2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试验,每5-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综上所述,肠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我们可以进一步降低肠癌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只有医患共同努力,才能在肠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蔡加彬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