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致死率较高的癌症之一,其发病因素复杂多样。其中,病毒感染、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癌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本文将详细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并着重介绍预防措施与疫苗在肝癌预防中的关键作用。
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关系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不安全的性行为、共用针具、母婴传播等途径。慢性HBV感染可导致肝脏炎症、纤维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据统计,全球约有2.4亿人患有慢性HBV感染,每年约有62.6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其中约30%死于肝癌。
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鉴于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密切关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手段。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随后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二剂和第三剂。此外,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等也应接种乙肝疫苗。
戒酒:长期酗酒可导致肝脏损伤,增加肝癌风险。戒酒或限制饮酒量对预防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习惯,控制体重,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增加蔬菜水果摄入,有助于降低肝癌风险。
定期肝脏检查:高危人群如慢性HBV感染者、长期酗酒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以早期发现肝癌。
疫苗的力量 乙肝疫苗的广泛应用已显著降低了全球HBV感染率和肝癌发病率。自1982年乙肝疫苗问世以来,全球已有超过3亿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有效避免了约7400万HBV感染病例。乙肝疫苗的保护效力可达95%以上,接种后可产生长期免疫保护。
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关系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癌关系密切。HB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最终增加肝癌风险。HB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是非感染者的20-30倍。HBV感染是全球肝癌的主要病因,约50%的肝癌由HBV感染引起。
乙肝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 HB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包括不安全的性行为、共用针具、母婴传播等。此外,纹身、穿耳洞、不洁注射等也可能传播HBV。但是,HBV不通过空气、食物、水、日常接触等途径传播。
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 HBV感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HBV感染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多数可自愈。慢性HBV感染多发生在围生期和婴幼儿期感染,病程漫长,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慢性HBV感染者中,约20-30%最终发展为肝硬化,5-15%发展为肝癌。
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 HBV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等。HBsAg阳性提示HBV现症感染,HBeAg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活跃,HBcAb阳性提示感染过HBV。
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HBV感染。主要治疗手段为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炎症,延缓肝硬化进展,降低肝癌风险。但需长期用药,且有耐药风险。
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的预防 预防HBV感染是降低肝癌风险的关键。除乙肝疫苗接种外,还需加强血源管理,严格筛查献血员,推广安全注射,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等。此外,对HBV感染者应加强随访管理,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等,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的筛查 对HBV感染者和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癌筛查。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肝脏超声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超声可发现直径>1cm的肝脏占位性病变,AFP是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对于AFP升高或超声发现异常者,需进一步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行肝活检明确诊断。
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的预后 HBV感染者发生肝癌后,预后较差。肝癌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约50-70%,肝移植术后5年生存率约70-80%。对于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时间多在半年
曾繁林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章贡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