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案
在儿童胰腺癌的病理类型中,实性假乳头状瘤和胰母细胞瘤是两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它们不仅对患儿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家庭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本文将从病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预后等多个维度,深入介绍和分析这两种肿瘤。
一、病理学特点
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其组织学特征包括实性区、囊性区和假乳头状区。这些区域的排列和结构反映了肿瘤的生长方式和侵袭性。胰母细胞瘤则是一种胚胎性肿瘤,其细胞形态类似于胎儿时期的胰腺细胞,提示肿瘤的起源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有关。这两种肿瘤的共同特点是生长速度快,易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胰腺炎、胆管阻塞等。
二、临床表现
实性假乳头状瘤和胰母细胞瘤的早期症状相似,主要包括腹痛、腹部肿块和体重减轻。腹痛是首发症状,可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多位于上腹部。随着肿瘤的生长,患儿可出现腹部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肿瘤消耗营养,可引起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被忽视,导致延误诊断。
三、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这两种肿瘤的关键。超声、CT、MRI等检查可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对肿瘤定性和定位具有重要价值。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A19-9、CEA等检测,也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在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基础上,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
四、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是实性假乳头状瘤和胰母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方式包括肿瘤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犯范围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分期和分子分型,可以指导后续的辅助治疗和预后评估。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有转移的患者,可采取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五、预后情况
儿童胰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尤其是实性假乳头状瘤和胰母细胞瘤。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60%~80%,明显高于成人胰腺癌患者。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分期、切除完整性、术后辅助治疗等。早期诊断、规范治疗、积极随访,对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语
综上所述,实性假乳头状瘤和胰母细胞瘤作为儿童胰腺癌的主要类型,其早期症状以腹痛、腹部肿块、体重减轻为主。通过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后,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预后相对较好。对于儿童胰腺癌患者,及时识别症状、积极诊治,有望获得较好的预后。家长和医生应提高对儿童胰腺癌的认识和警惕,加强科普宣传,提高早期诊断率,为患儿赢得宝贵的治疗时机。同时,持续的医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对于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沈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余杭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