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全球范围内引起肝癌的主要诱因之一。据统计,全球约有近2.57亿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7100万人患有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这些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降低肝癌发生率,成为了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中,合理用药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核苷(酸)类似物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线药物,它们通过抑制病毒D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常见的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这些药物需长期服用,以保持病毒载量在较低水平。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和用药方案,以提高疗效,减少耐药风险。
干扰素是另一种抗病毒治疗手段,它能够通过激发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抑制病毒复制,同时对部分患者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于部分患者,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风险。
除了抗病毒治疗外,保肝药物的使用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的保肝药物包括利胆药、解毒药等。这些药物能够改善肝脏功能,减轻肝脏炎症。但需注意,不恰当的使用可能增加肝脏负担,诱发药物性肝损伤。因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保肝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肝脏损害。
疫苗接种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率,并减少因HBV感染导致的肝癌风险。新生儿是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型肝炎疫苗。此外,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男男性行为者等,也应尽早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除了合理用药和疫苗接种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肝癌同样重要。这包括避免酒精摄入、控制体重、保持均衡饮食、避免接触肝毒性物质等。酒精是肝脏疾病的重要诱因,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病,增加肝癌风险。肥胖也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危险因素,控制体重有助于预防脂肪肝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此外,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于维护肝脏健康。避免接触肝毒性物质,如某些药物、工业化学品等,可降低肝脏损害风险。
定期进行肝脏相关检查,如肝功能检测、病毒载量检测、肝脏超声等,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肝脏疾病并及时干预。肝功能检测可以评估肝脏的合成、代谢和排泄功能,反映肝脏损伤程度。病毒载量检测可以监测病毒复制水平,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肝脏超声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半年至1年进行1次肝脏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尽早干预。
总之,预防肝癌需要综合措施的实施,包括合理用药、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监测。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显著降低因病毒性肝炎引发的肝癌风险,保护肝脏健康。全社会应共同努力,提高病毒性肝炎防治意识,加强健康宣教,推广疫苗接种和健康生活方式,为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标而努力。
殷欣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