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以来居高不下。对于部分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而言,在手术切除肿瘤后可能会面临造口术的需求,这是一种将肠道末端引出体外并通过粪袋收集排泄物的医疗手段。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术后粪袋的正确管理与护理不仅关系到治疗的顺利进行,更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心理疏导与生活方式调整
心理支持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可能会经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个体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正视疾病,改善情绪,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团体心理治疗则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不同患者能够交流彼此的经验,相互支持,共同减轻心理压力。
家庭角色 家庭成员的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家人的关爱和陪伴能够帮助患者更快地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饮食调整 术后患者需要遵循特定的饮食原则,比如选择低残渣、易消化、高蛋白的食物,避免摄入高纤维和高脂肪的食物,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预防便秘。
适度运动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这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定期复查 为了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或转移,患者应定期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肠镜检查等。
合理用药 术后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以控制感染和缓解疼痛。
二、粪袋管理与护理技巧
粪袋选择 患者应根据自身的体型和造口位置选择合适的粪袋,确保佩戴舒适且密封良好。
更换粪袋 粪袋一般需要每3-5天更换一次。更换时应先清洁造口周围皮肤,涂抹护肤粉,贴上防漏膏环,最后贴上粪袋底盘。
皮肤护理 保持造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对于出现的红肿、破损应及时处理,并在必要时使用造口护肤产品。
粪袋倾倒 患者应定期倾倒粪袋,注意避免粪便溅出,并可使用专用的粪袋倾倒装置。
粪袋储存 未使用的粪袋应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粪袋维护 粪袋一旦出现破损、渗漏,应及时更换。同时还需观察粪便的颜色和性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需要在心理、生活方式和粪袋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整和护理,以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遵医嘱进行康复治疗,同时加强与医生、家人及病友的沟通交流,共同战胜疾病。通过上述措施,患者可以更好地适应术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幸福的生活。
此外,患者还应重视术后的康复训练,如造口功能训练、排便训练等,以提高自理能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同时,患者应学会自我观察,密切关注身体状况的变化,如出现发热、腹痛、出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在社会支持方面,患者可以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如造口患者协会等,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共同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此外,患者还可以参与公益活动,如造口患者的康复讲座、健康教育等,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识,消除对造口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友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需要在多方面进行综合调整和护理,以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遵医嘱进行康复治疗,同时加强与医生、家人及病友的沟通交流,共同战胜疾病。通过上述措施,患者可以更好地适应术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幸福的生活。
高远韧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