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固醇血症是指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异常升高的代谢性疾病,其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成为威胁心血管健康的“隐形杀手”。据中国疾病防控中心统计,近十年来,我国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率增长了近三倍,尤其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接近4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比例显著上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机制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是血液中的一种脂蛋白,其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从肝脏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但当LDL-C水平过高时,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斑块。这些斑块逐渐增大,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高胆固醇血症的危害
动脉粥样硬化
:长期的高LDL-C水平会导致血管壁上的胆固醇沉积,形成动脉硬化斑块,进而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心脏病
:高胆固醇血症是心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中风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可引发脑卒中,高胆固醇血症是中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并发症
:高胆固醇血症还可能增加脂肪肝、胰腺炎等疾病的风险。
预防与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和限酒是降低LDL-C水平的基本措施。建议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同时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摄入,如橄榄油、坚果等。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有助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俗称“好胆固醇”,有助于降低LDL-C水平。戒烟和限酒也是降低LDL-C水平的重要措施。
药物治疗
:对于高风险人群,医生可能会开具他汀类药物来降低LDL-C水平,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中的HMG-Co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LDL-C水平。此外,对于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其他降胆固醇药物,如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等。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血脂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胆固醇血症,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脂检查,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人群,检查频率应更高。
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LDL-C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提高公众对高胆固醇血症的认识,加强预防和早期干预,对于保护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重视高胆固醇血症的预防和治疗,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必要的药物治疗,以维护我们的心血管健康。
刘雪玲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