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简称ASCVD)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心血管疾病每年夺走约1800万人的生命,而ASCVD占据了其中的大部分比例,超过80%。ASCVD的病变过程虽然在早期不易被察觉,但其潜在的危害极大,可能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因此,深入了解ASCVD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对于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ASCVD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动脉壁的粥样硬化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壁内膜下脂质等物质沉积,形成类似粥状的斑块。这些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随着斑块的逐渐增大,血管狭窄,影响血流,最终可能引起心肌缺血、脑血流减少等严重后果。在某些情况下,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ASCVD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类。不可控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等,而可控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通过控制这些可控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降低ASCVD的风险。
防治ASCVD的策略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控制体重、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戒烟可以减少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对血管内皮的损伤,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血压和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减少ASCVD的风险。健康饮食,如低盐、低脂、富含纤维的饮食,可以改善血脂水平,降低ASCVD的风险。适量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ASCVD的发生。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以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对于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和血管的负担,从而降低ASCVD的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是减少ASCVD风险的关键。对于高脂血症患者,使用降脂药物可以改善血脂水平,减少ASCVD的风险。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降低ASCVD的急性发作。
对于已经发生ASCVD的患者,还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可以恢复血管的通畅,改善心肌缺血。外科手术,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绕过狭窄或阻塞的血管,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
总之,ASCVD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了解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对早期识别和干预ASCVD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和积极治疗,可以显著降低AS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守护人类健康。预防ASCVD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和个人。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公众对ASCVD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医疗机构应加强心血管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提高治疗水平。社区应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帮助居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个人应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降低ASCVD的风险。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ASCVD,保护人类健康。
李鹏飞
鞍钢集团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