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不下的恶性肿瘤,其对人类健康构成的威胁不容小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肝癌在全球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六,在死亡率中排名第三。因此,深入了解肝癌的早期症状,对于实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肝癌早期症状的特点在于其隐匿性,具体表现为: 1.
非特异性症状
:肝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这些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导致忽视。 2.
缺乏典型体征
:肝癌早期往往不伴有明显的体征,如黄疸、腹水等,这些体征在中晚期更为常见,因此早期难以引起注意。 3.
无明显疼痛
:肝癌早期很少引起剧烈疼痛,患者可能仅感到轻微的不适,这也是患者忽视病情的原因之一。
鉴于肝癌早期症状的隐匿性,提高公众对以下早期可能的警示信号的认识至关重要: 1.
持续的上腹部不适
: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且持续不缓解,应引起注意。 2.
消化不良症状
:如持续性的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尤其是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 3.
体重无明显原因下降
:若体重在无明显饮食或运动改变的情况下下降,应考虑进行进一步检查。 4.
皮肤和眼睛的黄染
:虽然这是中晚期症状,但如果出现,应立即就医。
预防肝癌的关键在于定期体检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肝脏B超检查,尤其是有肝病史的人群。同时,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酒,减少接触致癌物质,如烟草和某些化学物质,也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
肝癌的病理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因素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引起慢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硬化,最终演变为肝癌。因此,对于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监测病毒复制水平,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除乙型肝炎外,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肝脏疾病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这些疾病可引起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增加肝癌的风险。因此,对于这些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炎症,延缓肝纤维化进展。
此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也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吸烟、饮酒、肥胖、糖尿病等均与肝癌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对于预防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在肝癌的早期诊断方面,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重要价值。其中,甲胎蛋白(AFP)是肝癌最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AFP水平升高提示肝癌的可能性,但并非所有AFP升高的患者都患有肝癌,还需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评估。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标志物被发现,有望进一步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影像学检查是肝癌诊断的重要手段。超声、CT、MRI等检查可以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变,评估病变的性质和范围。对于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肝脏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肝癌。
肝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肝功能和全身状况等因素。手术切除是肝癌根治性治疗的首选,对于部分早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射频消融、微波消融、介入治疗等局部治疗方法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此外,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尽管肝癌的早期症状隐匿,但通过提高警觉和定期体检,我们仍有可能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这一疾病,从而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公众应加强对肝癌早期症状的认识,以便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把握治疗的最佳时机。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和治疗肝脏疾病,对于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肝癌的防治水平,守护肝脏健康。
汤伟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西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