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性与临床应用

2025-07-26 16:00:32       3995次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理基础为动脉壁的粥样硬化,这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动脉壁内膜脂质、结缔组织和炎症细胞的沉积,形成斑块,进一步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影响血流,引发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的缺氧和损伤,严重时可导致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动脉壁内膜的损伤,促进脂质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可进一步导致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斑块的不稳定性和破裂,最终引发血栓形成,阻塞血流。

脑卒中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患者的临床管理至关重要。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一种恶性循环关系,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2至3倍。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增加近5倍,而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可使住院死亡率升高至30%。因此,临床上必须重视“心脑同治”的理念,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的心血管评估,尤其要关注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和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是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和范围的重要手段,包括心肌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这些生物标志物在心肌细胞损伤时释放入血,通过血液检测可以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范围。检测这些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识别心肌损伤,指导临床治疗,并预测患者的预后。例如,心肌肌钙蛋白(cTn)是心肌损伤的敏感和特异性标志物,其升高提示心肌细胞的损伤,可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和心肌损伤的评估。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策略包括控制共同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以及早期康复干预。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例如,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内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早期康复干预则有助于减少脑卒中后患者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价值。临床医生应重视对脑卒中患者的心血管评估,结合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提高生存质量和预后。这不仅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还关系到其长期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全面的心血管评估和治疗,是当代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综合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张鑫雨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下一篇滤泡性淋巴瘤1-2级患者的免疫治疗适应症分析
上一篇成人与儿童脑肿瘤的诊断差异:影像学与活检的重要性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