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由于其生物学行为的复杂性和高度异质性,NSCLC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存在显著差异。化疗作为NSCLC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控制病情进展、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其中尤以肝肾功能损害最为常见和严重。
肝肾功能损害不仅影响化疗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导致药物蓄积和毒性增加,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降低生活质量。因此,深入了解化疗过程中肝肾功能损害的表现、机制和防治措施,对于提高NSCLC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肝肾功能损害的表现主要包括:
肝功能异常:化疗药物可引起肝细胞损伤,导致血清转氨酶(ALT、AST)升高、总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严重肝功能损害可出现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等。
肾功能损害:化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肾脏排泄,可引起肾小管损伤,导致血肌酐(Cr)升高、尿素氮(BUN)升高、尿蛋白阳性等。部分化疗药物还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损伤(AKI)等严重并发症。
肝肾功能损害的机制主要包括:
直接毒性作用:部分化疗药物对肝肾细胞具有直接毒性作用,可引起细胞膜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DNA损伤等。
药物代谢产物损伤:化疗药物在体内代谢后,部分代谢产物对肝肾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可引起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
氧化应激损伤:化疗药物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ROS),损伤肝肾细胞,导致功能障碍。
免疫介导损伤:化疗药物可引起免疫细胞活化,产生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介导肝肾细胞损伤。
为减轻化疗对肝肾的损害,可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合理用药:根据患者肝肾功能状态,个体化调整化疗药物剂量,避免超剂量使用。对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适当减少药物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监测肝肾功能:定期检测肝功能(如ALT、AST、ALP、TBIL等)和肾功能(如BUN、Cr、UA、尿蛋白等),评估肝肾损害程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高危患者,可考虑预防性使用保肝、护肾药物。
保护肝肾功能:使用保肝药(如甘草酸铵、还原型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等)和肾脏保护药(如氨磷汀、二甲亚砜、前列腺素E1等),减轻化疗药物对肝肾的损伤。部分中药提取物如丹参、川芎嗪等也具有一定的保肝护肾作用。
水化:充分水化可促进化疗药物排泄,减轻肾脏损害。建议每日饮水量2000-3000ml,并根据病情调整。对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根据尿量和电解质水平调整水化量。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减轻肝肾负担。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促进肝肾修复。避免高嘌呤、高草酸食物,减少尿酸和草酸盐沉积,保护肾功能。
预防感染:化疗导致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加强个人卫生,预防交叉感染;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有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和抗感染治疗。
合理使用其他药物:避免使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造影剂等。对必须使用的药物,应根据肝肾功能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总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过程中,重视肝肾功能损害的防治,采取综合措施,可减轻化疗对肝肾的损害,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需要医护团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密切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积极开展针对NSCLC的个体化治疗研究,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也是提高NSCLC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李伟坚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