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往往较为隐蔽,容易被忽视。本文将详细阐述胃癌早期的10大征兆,并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以提高公众对胃癌的警惕性,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上腹不适:胃癌早期患者常会出现上腹不适的症状,表现为隐痛、饱胀感或烧心感。这种不适可能与胃黏膜受损、胃壁浸润有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胃黏膜受损可能由于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弱导致,而胃壁浸润则是肿瘤细胞侵入胃壁的表现。上腹不适可能在进食后加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消化不良:胃癌患者早期常伴有消化不良的症状,如食欲减退、早饱、恶心呕吐等。这可能与胃肿瘤占据胃腔、影响胃排空功能有关。胃肿瘤可能压迫胃壁,导致胃排空受阻,引起消化不良。此外,胃肿瘤还可导致胃酸分泌异常,进一步影响消化功能。
体重下降:由于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胃癌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进行性下降,短期内体重减轻明显。食欲减退可能与胃肿瘤引起的上腹不适、恶心呕吐有关,而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则与胃肿瘤影响胃排空功能、胃黏膜受损有关。体重下降是胃癌进展的不良预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黑便:胃癌出血时,血液与胃酸作用后形成黑色硫化铁,随大便排出,表现为黑便。黑便是胃癌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提示胃黏膜出血。胃黏膜出血可能由于胃肿瘤侵蚀血管或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弱导致。黑便的出现提示胃癌可能已侵及胃黏膜深层,需要尽早就医。
贫血:胃癌出血可引起慢性失血,导致贫血。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贫血是由于胃癌出血导致血液中红细胞丢失过多,影响氧气的运输。贫血的出现提示胃癌可能已引起较严重的出血,需要尽早就医。
上腹部肿块:部分胃癌患者可在上腹部触及到质硬、固定的肿块,提示肿瘤较大,可能侵犯周围组织。上腹部肿块的出现提示胃癌可能已进展至中晚期,需要尽早就医。肿块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疼痛不适。此外,肿块还可能侵犯周围器官,如肝脏、胰腺等,导致相应症状。
吞咽困难:胃癌侵犯食管下端时,可引起食管狭窄,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吞咽困难是由于食管狭窄导致食物通过受阻,影响进食。吞咽困难的出现提示胃癌可能已侵犯食管,需要尽早就医。
胸痛、背痛:胃癌侵犯腹膜后神经丛时,可引起胸痛、背痛等放射性疼痛。放射性疼痛是由于神经丛受侵犯后,疼痛信号沿神经传导所致。胸痛、背痛的出现提示胃癌可能已侵犯腹膜后神经丛,需要尽早就医。
黄疸:胃癌侵犯胆管时,可引起梗阻性黄疸,表现为皮肤黄染、尿黄、大便陶土色。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管受侵犯后,胆汁排泄受阻所致。黄疸的出现提示胃癌可能已侵犯胆管,需要尽早就医。
腹水:胃癌腹膜转移时,可引起腹水的产生,表现为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腹水是由于腹膜转移后,腹膜渗出增多所致。腹水的出现提示胃癌可能已进展至晚期,需要尽早就医。
以上是胃癌早期常见的10大征兆,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尽早就医,进行胃镜、CT等检查,明确诊断。同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定期体检、改善生活习惯等,对降低胃癌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提高公众对胃癌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降低胃癌的危害。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遗传因素:胃癌具有家族遗传倾向,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应提高警惕,定期体检。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降低胃癌风险。
饮食因素:长期高盐、高脂、熏制食品等不良饮食习惯可增加胃癌风险,应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吸烟酗酒:吸烟酗酒可增加胃癌风险,应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慢性胃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慢性胃病患者应定期复查,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降低胃癌风险。
总之,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通过提高公众对胃癌的认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定期体检,改善生活习惯等,可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胃癌的防治贡献一份力量。
唐兰花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