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作为一类发生在口腔部位的恶性肿瘤,包括舌癌、牙龈癌、颊黏膜癌等多种类型。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且容易与其他口腔疾病混淆,因此早期发现与治疗显得尤为关键。
口腔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长期吸烟、饮酒被认为是主要的危险因素。此外,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营养不良、慢性刺激(如尖锐牙尖、不合适的假牙)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口腔癌的发生与多种致癌因素密切相关,包括:
化学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酒精中的乙醇等化学物质对口腔黏膜有刺激和损伤作用,长期接触可诱发癌变。
生物因素:某些病毒感染,如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
物理因素:长期受到不良修复体、尖锐牙尖等物理刺激,可导致口腔黏膜损伤,增加癌变风险。
免疫因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及时清除变异细胞,增加癌变几率。
口腔癌早期常见的警示信号包括: 1. 口腔内出现久治不愈的溃疡、肿块或硬结,质地较硬,边界不清; 2. 口腔黏膜色泽改变,如变白、变红或形成斑块,表面粗糙,质地较硬; 3. 牙痛、耳痛或面部疼痛,且原因不明,疼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 4. 口腔出血、口臭或吞咽困难,出血量逐渐增多,口臭持续加重; 5. 颈部淋巴结肿大,质地较硬,活动度差,无痛性逐渐增大。
预防口腔癌的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均衡饮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同时,保持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口腔疾病,避免口腔黏膜长期受到刺激。具体措施包括:
戒烟戒酒,避免长期接触烟草和酒精等致癌物质;
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定期口腔检查,每年至少进行1-2次口腔检查,及早发现异常;
及时治疗口腔疾病,如龋齿、牙周病等,避免口腔黏膜长期受到刺激;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减少细菌滋生。
一旦怀疑口腔癌,应尽早就医,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活检等手段明确诊断。早期发现的口腔癌可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进行治疗,预后相对较好,五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而晚期口腔癌由于侵犯范围广,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五年生存率显著降低。
口腔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至关重要。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口腔黏膜长期受到刺激。佩戴不合适的假牙、尖锐牙尖等都可能导致口腔黏膜损伤,增加癌变风险。一旦发现口腔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长期刺激。
提高口腔癌的自我筛查意识。定期进行口腔自检,观察口腔黏膜有无异常,如溃疡、肿块、色泽改变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加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降低癌变风险。
重视口腔癌的家族史。有口腔癌家族史的人群,应加强口腔检查和防癌筛查,及早发现异常。
总之,提高对口腔癌的认识,重视早期症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是提高口腔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口腔健康,远离口腔癌的威胁。
花小梅
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