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心梗与脑卒中的无声前奏

2025-07-27 02:11:41       3773次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其主要病理基础,其隐蔽性和危害性不容忽视。本文将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危险因素以及防治策略出发,揭开这一“无声杀手”的神秘面纱。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核心特征是动脉壁内脂质等物质的异常沉积。这一过程始于血管内皮的损伤,损伤后的内皮释放信号分子吸引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分化成巨噬细胞。这些巨噬细胞吞噬脂质,转变为泡沫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泡沫细胞的累积导致脂质斑块的形成,并最终导致动脉壁的增厚和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是缓慢的,往往在数十年内逐步发展,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一旦斑块破裂,可能引发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心梗、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1.

年龄和性别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男性比女性更易患病。 2.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 3.

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均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4.

代谢性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代谢性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促进因素。 5.

慢性炎症状态

:慢性炎症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6.

肥胖

:肥胖患者往往伴有胰岛素抵抗和慢性炎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7.

睡眠障碍

: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障碍可导致夜间血压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策略

生活方式改变

:戒烟、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建议每日摄入丰富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限制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控制危险因素

: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使用利尿剂、ACE抑制剂、ARB类药物等降压药;对于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水平。

药物预防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等预防血栓形成和斑块进展。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梗风险;他汀类药物可稳定斑块,降低斑块破裂的风险。

定期体检

:通过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迹象,早期干预。建议每年进行血压、血脂、血糖检测,必要时进行颈动脉超声、冠脉CTA等检查。

心理干预

:减轻压力和焦虑,改善心血管健康。可尝试冥想、瑜伽、心理咨询等方法,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药物治疗

:对于已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需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延缓病变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潜伏性疾病,其危害性往往被忽视。然而,通过深入了解其形成机制和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梗和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保护血管健康,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维护整体健康的重要一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危险因素,为自己的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廖威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下一篇宫颈癌早期识别:异常出血与自我监测的必要性
上一篇合理用药在实体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与实践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