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慢性病毒感染、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在众多致病因素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被认为是导致肝癌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有效控制乙肝病毒感染,对于降低肝癌发病率和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主要病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2.57亿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的肝病,包括肝癌。乙肝病毒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感染后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其中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途径主要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孕妇如果携带乙肝病毒,有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给新生儿。血液传播主要发生在不安全的血液制品使用、不洁的医疗器械使用等情况下。性传播则主要发生在不安全性行为中。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使用安全的血液制品、避免不洁医疗器械、采取安全性行为等,对于控制乙肝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关键在于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能够刺激人体产生针对乙肝病毒的保护性抗体,从而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全球范围内的乙肝疫苗接种计划已经显著降低了乙肝病毒感染率,进而减少了相关肝病和肝癌的发病率。乙肝疫苗接种的主要对象包括新生儿、儿童、青少年、成人高危人群等。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能够显著降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除了疫苗接种外,肝癌的综合治疗也至关重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局部消融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能够实现根治。对于中晚期患者,可能需要采用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以控制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期。局部治疗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酒精注射等,能够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全身治疗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通过定期体检、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肝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血清肿瘤标志物主要包括甲胎蛋白(AFP)等,其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肝癌的存在。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CT、MRI等,能够直观显示肝脏的结构和病变情况。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等,应加强监测,提高早期发现率。
总之,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因素,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降低肝癌发病率。对于肝癌患者,综合治疗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全社会应提高对肝癌防治的认识,加强乙肝疫苗接种,提高肝癌早期发现和治疗水平,以减少肝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同时,我们还应重视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肝癌的高发态势,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娄火芹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