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不下。了解肠癌的发生原理、危险因素以及筛查方法,对于提高早期发现率、降低死亡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遗传因素在肠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某些遗传性综合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显著增加了个体患肠癌的风险。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体内有一种名为APC基因的突变,导致肠道内出现大量息肉,如果不及时治疗,几乎100%会发展成肠癌。Lynch综合征也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体内有MLH1、MSH2等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导致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肿瘤的风险显著增加。除遗传因素外,生活方式同样对肠癌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如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会增加肠癌的风险。此外,缺乏体力活动、肥胖、吸烟和过量饮酒也是肠癌的危险因素。
在肠癌筛查方面,多种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粪便隐血试验(FOB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筛查方法,通过检测粪便中的隐血来判断是否存在肠道出血,从而提示肠癌的可能性。FOBT的敏感性约为50-70%,特异性约为95%,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初筛方法。结肠镜检查是另一种重要的筛查手段,可以直接观察结肠内部情况,发现并移除息肉等癌前病变。结肠镜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以上,是目前肠癌筛查的金标准。除了FOBT和结肠镜,还有其他一些筛查方法,如多靶点粪便DNA检测、乙状结肠镜检查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筛查手段。
定期进行肠癌筛查,尤其是在高风险人群中,能够显著降低肠癌的死亡率。美国癌症协会建议,一般人群应从45岁开始进行肠癌筛查,而有遗传性肠癌综合征、家族史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则应从更早的年龄开始筛查。筛查的频率也有所不同,结肠镜检查一般每10年进行一次,而FOBT则需要每年或每2年进行一次。通过筛查发现的早期肠癌,其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肠癌的生存率则不到10%。因此,早期筛查对于肠癌的防治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肠癌的发生是一个由遗传和生活方式共同影响的复杂过程。通过了解肠癌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适当的筛查措施,我们能够有效地降低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建议公众关注肠癌的预防和筛查,特别是那些具有遗传风险和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更应加强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和相关基因检测,以评估患病风险并制定个体化的筛查方案。同时,改善生活方式,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增加体力活动等,也是预防肠癌的重要措施。通过综合防控,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肠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邢紫阳
承德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