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策略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在这一新时代背景下,介入治疗已成为肠癌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局部晚期、转移性肠癌以及术后复发及多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介入治疗在肠癌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局部晚期肠癌患者,介入治疗可以通过局部控制肿瘤的进展,减少肿瘤负荷,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和时间。这种局部控制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于转移性肠癌患者,尤其是那些无法通过手术切除的肝转移或肺转移患者,介入治疗能够精准地作用于转移病灶。通过直接向肿瘤供血动脉内注入化疗药物,可以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全身性治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介入治疗在术后复发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控制复发病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于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介入治疗可以作为局部控制手段,减少肿瘤负荷,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
精准医疗时代的核心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对于肠癌患者来说,这意味着在选择介入治疗前,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分期、患者的整体状况、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患者的个人意愿。例如,对于年纪较大、体质较弱的患者,介入治疗因其微创性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而对于肿瘤生物学特性较为活跃、侵袭性较强的患者,则可能需要结合化疗或靶向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实施介入治疗时,医生会利用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精确定位肿瘤,通过导管将药物直接送达肿瘤部位,或通过物理手段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技术直接杀灭肿瘤细胞。这种精准的给药方式不仅能提高药物的疗效,还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降低全身性副作用。
总之,在精准医疗时代,肠癌的介入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通过精准评估患者状况和肿瘤特性,选择最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患者争取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好的预后。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介入治疗将在肠癌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肠癌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包括:
局部晚期肠癌患者,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手术切除困难或风险较大。
转移性肠癌患者,尤其是肝转移或肺转移,无法通过手术切除。
术后复发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病灶可通过介入治疗进行控制。
体质较弱或年纪较大的患者,介入治疗可减少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肿瘤生物学特性活跃、侵袭性较强的患者,可结合化疗或靶向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
肠癌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直接送达肿瘤供血动脉,既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又可阻断肿瘤血供。
射频消融(RFA):利用射频电极产生的高温直接杀灭肿瘤细胞,适用于直径≤5cm的肿瘤。
微波消融(MWA):利用微波产生的高温直接杀灭肿瘤细胞,适用于直径≤5cm的肿瘤。
经皮穿刺酒精注射(PEI):将无水酒精直接注入肿瘤内,使肿瘤细胞脱水、凝固坏死,适用于直径≤3cm的肿瘤。
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联合化疗药物注射:将射频电极和化疗药物直接送达肿瘤部位,既可直接杀灭肿瘤细胞,又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
肠癌介入治疗的优势:
微创性:介入治疗通过皮肤穿刺即可完成,创伤小,恢复快。
精准性:利用影像学技术精确定位肿瘤,直接作用于肿瘤,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
可重复性:介入治疗可根据肿瘤的进展和患者的耐受情况,多次重复进行。
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特性,制定个体化的介入治疗方案。
疗效确切:介入治疗可直接作用于肿瘤,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
肠癌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和风险主要包括:
穿刺部位出血、感染等。
化疗药物的全身性副作用,如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
栓塞剂的异位栓塞,如肺栓塞、脑栓塞等。
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物理治疗的局部并发症,如皮肤烧伤、邻近器官损伤等。
总之,肠癌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在精准医疗时代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通过精准评估患者状况和肿瘤特性,选择最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患者争取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好的预后。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介入治疗将在肠癌治疗领域
韩淑梅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