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全球癌症统计的最新数据,中国在全球胃癌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中的比例分别高达44%和48.6%,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中国在胃癌防治领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也反映出我国在胃癌防控策略上亟需加强。
在胃癌的分类上,贲门癌和非贲门癌是两种常见的胃癌类型。在中国,贲门癌和非贲门癌的比例分别占全球的70%和50%,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提示了中国胃癌的特定流行病学特征,也意味着中国在胃癌防治上需要采取更为精准和有针对性的措施。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被广泛认为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显示,大约70%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能在胃黏膜上生存的细菌,长期的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变,最终可能发展为胃癌。因此,幽门螺杆菌的筛查和治疗成为了预防胃癌的重要手段。通过及时识别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饮食习惯也是影响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高盐、高脂、熏制和腌制食品的摄入与胃癌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这些食品中含有的亚硝酸盐和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长期摄入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因此,改善饮食习惯,减少这些不健康食品的摄入,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措施之一。推荐公众采取均衡的饮食,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
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对胃癌的认识也是降低胃癌发病率的关键。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了解胃癌的早期症状和预防措施,能够促使更多人参与到胃癌的早期筛查中来,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早期胃癌往往症状不明显,可能表现为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因此,提高公众对这些症状的警觉性,及时就医检查,对于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至关重要。
环境治理也是降低胃癌发病率不可忽视的一环。工业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对胃癌的发病产生影响。通过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障食品安全,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同时,加强水源保护和土壤修复,减少重金属和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也是降低胃癌发病风险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中国在全球胃癌统计中的地位凸显了我国在胃癌防治方面面临的挑战。通过筛查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改善饮食习惯、提高健康意识以及加强环境治理等综合措施,有望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人民健康。面对胃癌这一严峻的健康挑战,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多方面的防治措施,共同构建胃癌防控的坚固防线。
黄志贞
江门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