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医学定义是指血液中脂质(主要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升高的病理状态。这种状态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现代人健康的一个重大威胁。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数百万人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其中相当一部分与高脂血症有关。因此,了解高脂血症的病因、诊断标准和预防措施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血液中的脂质主要包含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两种。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合成激素和维生素D的原料。甘油三酯则是体内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正常情况下,这些脂质通过脂蛋白在体内运输,以保证其正常代谢和功能。当脂质水平超出正常范围时,就可能形成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方面,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引发高脂血症。饮食习惯方面,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会增加血液中的脂质水平。生活方式方面,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也会增加高脂血症的风险。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版),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十分明确,主要基于以下三项指标: 1. 总胆固醇(TC):是指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和,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脂蛋白胆固醇。当空腹血清中的总胆固醇水平≥5.18mmol/L时,即可诊断为高脂血症。 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是一种低密度的脂蛋白,含有较多的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水平≥3.37mmol/L时,被认为是高脂血症的一个标志。 3. 甘油三酯(TG):作为能量储存的主要形式,当其水平≥1.7mmol/L时,也符合高脂血症的诊断条件。
这三项指标是判断高脂血症的重要依据,但诊断时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其他因素。例如,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都可能增加高脂血症的风险。
高脂血症的诊断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需要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一旦确诊,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治疗方面,高脂血症的治疗目标是降低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具体措施包括:
药物治疗:对于部分高脂血症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饮食调整:患者应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以帮助降低血脂水平。
增加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脂质代谢,降低血脂水平。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生活习惯改善: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都有助于降低高脂血症的风险。
控制其他慢性疾病: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水平,以减少高脂血症的风险。
总之,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了解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对于预防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陆峰
山东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