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治疗方式多样,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介入治疗等。本文将深入探讨肠癌介入治疗的适用性、患者筛选的重要性及个体化治疗路径的制定与实施。
介入治疗在肠癌治疗中扮演着局部治疗的角色,特别适用于局部进展期肠癌、消化道出血、梗阻和转移患者。介入治疗通过局部药物灌注、栓塞等手段,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全身药物分布,降低毒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介入治疗在肠癌中的应用包括:
局部进展肠癌:对于不能手术或手术风险高的患者,介入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通过局部药物灌注或栓塞,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切除率。介入治疗能够减少肿瘤的血供,抑制肿瘤生长,从而为手术创造条件。
消化道出血:肠癌患者常伴有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通过栓塞出血血管,迅速止血,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通过选择性动脉造影,可以精确定位出血点,然后通过栓塞剂阻断出血血管,有效控制出血。
梗阻:肠癌进展期患者可能出现肠梗阻,介入治疗通过放置支架或导管引流,缓解梗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支架可以恢复肠道通畅,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转移:对于肠癌转移患者,介入治疗可以作为姑息治疗手段,通过局部药物灌注或栓塞,控制转移病灶,延长生存期。介入治疗能够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然而,介入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肠癌患者。对于全身状况差、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感染等患者,介入治疗需慎重选择。因此,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筛选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至关重要。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肿瘤分期、病理类型等,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个体化治疗路径的制定与实施是提高肠癌介入治疗效果的关键。首先,应根据患者病情、肿瘤分期、身体状况等因素,评估介入治疗的适用性。其次,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包括介入治疗时机、方法、药物选择等。介入治疗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生长速度、患者的耐受性等因素。最后,密切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实现最佳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评估肿瘤的缩小情况和患者的耐受性,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肠癌介入治疗在局部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需严格筛选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路径,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介入治疗为肠癌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治疗选择,尤其对于不能手术或手术风险高的患者,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其预后。然而,介入治疗的实施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肿瘤科、介入放射科、影像科等,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严格筛选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密切监测治疗效果,介入治疗有望为肠癌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陆佳莹
启东市人民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