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
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尤其是在饭后更 为明显。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 HP)是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P 是一 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其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等多种消化道疾病紧密相关。据估 计,全球约有 50%的人口受到 HP 感染。这种细菌能够在胃的强酸环境中生存,部分原因是 由于它能产生尿素酶,中和周围环境的酸性,以及通过其特有的黏附素(如 BabA)附着在 胃黏膜上,避免被胃酸清除。HP 感染后,会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导致胃炎。其具 体机制包括:①细菌的毒素和代谢产物直接损伤胃黏膜;②激活宿主免疫反应,引发炎症 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③干扰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如减少胃黏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降低 胃黏膜屏障功能;④诱导胃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凋亡。此外,长期的 HP 感染还会引起胃 黏膜的持续性炎症,这种慢性炎症状态可进一步导致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病理变化, 增加胃癌的风险。因此,HP 感染被视为胃炎乃至胃癌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治疗上,通常 采用包含抗生素在内的根除 HP 方案,以消除感染源,减轻炎症,防止疾病进展。
预防胃炎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健康饮食: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饥过饱,减少高脂、辛辣、酸性、过硬或过冷的食物 摄入,以免刺激胃黏膜。选择易于消化、富含纤维的食物,促进肠胃蠕动。 2.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是重要的胃黏膜刺激物,长期吸烟和饮酒会增加胃 炎的风险。 3. 合理用药:避免滥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类药物长期使用可损伤 胃黏膜,必要时应遵医嘱使用胃黏膜保护药物。 4. 控制压力:心理压力和焦虑可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学会压力管理,保持良好的心态 对预防胃炎同样重要。 5. 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减少胃部不适。 6. 避免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的常见原因之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者共用 餐具、牙刷,必要时可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和相应治疗。 7. 定期检查:对于有胃炎家族史或经常出现胃部不适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胃部检查,以 便早发现、早治疗。 8. 适量运动: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消化,改善整体健康状况,但饭后应避免立即进行 剧烈运动。通过上述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降低胃炎的发生率。
治疗胃炎的方式主要包括:
1. 抗生素治疗: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采用包含两种或三种抗生素的方案,结合质子 泵抑制剂(PPI)和胃黏膜保护剂,以根除幽门螺杆菌。 2. 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能够减少胃酸分泌,帮助胃黏膜愈合。 3. H2 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胃酸分泌,缓解胃炎症状。 4. 免疫相关性胃肠毒性治疗:对于某些因免疫反应引起的胃炎,可能需要使用免疫调节剂 或其他特定治疗方法。 5.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辛辣、粗糙、过冷或过热的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规律饮食,有助 于减轻胃炎症状。
刘力源
柳河县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