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结肠癌的治疗策略选择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内镜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已成为早期结肠癌治疗的首选。本文将探讨病变浸润深度对早期结肠癌内镜治疗策略的影响。
结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早期结肠癌由于症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入中晚期。因此,提高早期结肠癌的诊断率和治疗水平,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内镜治疗包括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下切除术(ESD)。EMR适用于直径小于2cm、无溃疡的平坦隆起型病变,通过内镜将病变黏膜完整切除。ESD适用于直径大于2cm或有溃疡的病变,通过内镜将病变黏膜及其下层组织整块切除。内镜治疗的关键在于一次性整块切除病变,以保证切除边缘清晰、降低残留病变风险,并取得适于病理评估的标本。
病变大小、位置及肠壁浸润深度是选择内镜治疗策略的重要依据。直径小于1cm、无溃疡的病变,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的5年生存率相似。直径1-2cm的病变,内镜治疗后需要根据病理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追加外科手术。直径大于2cm的病变,内镜治疗后通常需要追加外科手术。
病变浸润深度是判断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重要指标。病变浸润深度小于1000微米的早期结肠癌,淋巴结转移风险很低,内镜治疗可作为首选。浸润深度1000-2000微米的病变,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内镜治疗后需要根据病理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追加外科手术。浸润深度超过2000微米的病变,淋巴结转移风险很高,推荐直接采用外科手术。
内镜治疗的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能够保留肛门功能和结肠的完整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内镜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切除范围受限、对浸润深度的判断不够精确等。因此,对于浸润深度超过1000微米的病变,或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的患者,外科手术仍是首选。
早期结肠癌的预后与治疗方式的选择密切相关。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各有优势和适应症,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对于直径较小、无溃疡、浸润深度较浅的病变,内镜治疗可作为首选。而对于直径较大、有溃疡、浸润深度较深的病变,或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的患者,外科手术仍是更安全、更彻底的治疗方式。
总之,病变浸润深度对早期结肠癌内镜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内镜治疗旨在彻底治愈早期结肠癌,避免更侵入性的手术干预。但对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或病变浸润深度超过1000微米的患者,推荐采用外科手术方法。临床医生需综合考虑病变大小、位置、浸润深度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早期结肠癌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未来早期结肠癌的内镜治疗将更加精准、安全和有效,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获益。
周东亚
沭阳县中医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