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这一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治疗已成为改善肺癌患者预后的新希望。本文将详细讨论肺癌的免疫治疗方案,并强调病理类型与生物标志物精准匹配的重要性。
肺癌分为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85%。免疫治疗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肺癌的病理类型、分期及生物标志物,如PD-L1表达水平和肿瘤突变负荷(TMB)。PD-L1是一种免疫检查点蛋白,其高表达与免疫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TMB反映了肿瘤细胞突变的数量,突变越多,可能产生的新抗原越多,从而越有可能激发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
对于NSCLC患者,如果PD-L1表达水平较高,可以考虑使用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进行单药治疗。对于PD-L1表达水平较低或阴性的患者,推荐采用免疫联合化疗方案,如信迪利单抗或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铂类化疗。对于高TMB的患者,单药免疫治疗也是一个可行的治疗选择。
在围手术期治疗方面,新辅助治疗是指在手术前使用免疫联合化疗来缩小肿瘤,以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术后辅助免疫治疗适用于肿瘤较大或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使用阿替利珠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巩固疗效。对于不可手术的III期患者,在同步放化疗后,可使用度伐利尤单抗进行维持治疗,以延长无进展生存期。若患者对靶向治疗产生耐药,免疫联合化疗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在SCLC的治疗中,广泛期一线治疗推荐使用PD-L1抑制剂如阿替利珠单抗或度伐利尤单抗联合依托泊苷和顺铂(EP)化疗方案。局限期患者在一线治疗后,可以考虑使用度伐利尤单抗进行巩固治疗,但需根据指南进行个体化选择。
免疫治疗药物主要包括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它们在NSCLC和SCLC的一线治疗中均有应用。然而,免疫治疗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免疫性肺炎、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因此,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进行胸部CT检查,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副作用。
生物标志物检测在指导免疫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D-L1表达和TMB是必查项目,它们可以帮助医生指导单药或联合治疗的选择,避免盲目使用免疫治疗,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风险。
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趋势包括免疫联合放疗和双免疫联合治疗,但需注意个体化评估毒性。免疫相关毒性的管理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包括肺炎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处理。
最后,强调免疫治疗应在肿瘤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前应完善基因检测,治疗中密切监测毒性,避免自行调整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超进展”或假性进展,需通过影像检查动态评估疗效。通过精准匹配病理类型与生物标志物,免疫治疗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更为个性化和有效的治疗选择。这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刘平莉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