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单克隆浆细胞的异常增生,导致骨骼破坏、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骨髓穿刺(Bone Marrow Biopsy, BMB)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骨髓穿刺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
确诊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穿刺可以直接观察骨髓中的浆细胞比例,正常情况下浆细胞比例不超过5%,而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这一比例会显著升高。通过骨髓涂片和流式细胞学分析,可以进一步确认浆细胞的克隆性。此外,骨髓穿刺还可以检测到骨髓中是否存在异常的免疫球蛋白,这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依据之一。
鉴别诊断
:骨髓穿刺有助于区分多发性骨髓瘤与其他浆细胞疾病,如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和轻链沉积病等。这些疾病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上有相似之处,但治疗方案和预后差异较大。例如,MGUS通常进展缓慢,不需要立即治疗,而多发性骨髓瘤则需要积极治疗。通过骨髓穿刺,可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漏诊。
监测疾病进展
: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过程中,骨髓穿刺可用于监测疾病的缓解情况和微小残留病(MRD)。通过定期的骨髓检查,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MRD是指在治疗后骨髓中仍残留的少量肿瘤细胞,这些细胞可能导致疾病的复发。通过检测MRD,可以更早地发现疾病的复发,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骨髓穿刺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尽管骨髓穿刺是一种微创操作,但患者仍需了解相关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
:术前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患者应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和出血倾向。此外,患者还应接受局部皮肤的消毒处理,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术中操作
:在骨髓穿刺过程中,医生会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操作,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穿刺针会穿过皮肤和骨膜,进入骨髓腔,抽取少量骨髓液。整个操作过程通常在10-15分钟内完成。
术后护理
:骨髓穿刺后,患者需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以防止局部出血或感染。医生会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日常活动。患者还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出血。
并发症预防
:虽然骨髓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较少,但仍需警惕局部出血、感染等可能的风险。患者一旦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结语
骨髓穿刺是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有助于确诊疾病,还可以指导治疗决策和监测疾病进展。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理解和配合骨髓穿刺检查,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也应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发现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通过医患的共同努力,相信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一定能够战胜病魔,恢复健康。
贺军侨
湖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