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由于口腔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加之其隐蔽性强,导致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从而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将详细探讨口腔癌的早期征兆、成因、预防措施以及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以便提高公众对口腔癌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口腔癌的早期征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肿块:口腔内出现不明原因的肿块,质地坚硬,可能无痛或伴有轻微疼痛。这些肿块可能是肿瘤的早期表现,需要及时就医检查。肿瘤可能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如舌、颊、牙龈、腭等。一旦发现口腔内肿块,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溃疡:口腔内出现久治不愈的溃疡,尤其是边缘不规则、基底硬实的溃疡,可能是口腔癌的征兆。正常的口腔溃疡通常在1-2周内愈合,若超过此时间仍未愈合,应引起警惕。口腔癌引起的溃疡往往疼痛明显,影响进食和言语,需要尽早就医诊治。
疼痛麻木:口腔癌可能会引起局部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这些症状可能与肿瘤压迫周围神经有关。随着肿瘤的生长,疼痛和麻木症状可能逐渐加重,甚至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一旦出现口腔疼痛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口腔癌的可能。
功能障碍:随着肿瘤的生长,患者可能出现咀嚼、吞咽困难,甚至开口受限等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尽早治疗。肿瘤可能侵犯咀嚼肌、舌肌等,导致咀嚼、吞咽功能障碍。此外,肿瘤还可能侵犯下颌关节,导致开口受限。因此,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尽早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口腔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吸烟、饮酒、口腔卫生不良、病毒感染(如HPV)等。吸烟和饮酒是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和饮酒的人群患口腔癌的风险显著增加。口腔卫生不良,如牙菌斑、牙结石等,可导致口腔炎症,长期刺激口腔黏膜,增加口腔癌的风险。HPV感染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HPV16型,是口腔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因此,为了预防口腔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尤其是有口腔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可以及时发现口腔内的异常情况。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口腔癌。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吸烟者、饮酒者、HPV感染者等,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洗牙。吸烟和饮酒是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可以显著降低口腔癌的风险。此外,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洗牙等,可以减少口腔炎症,降低口腔癌的风险。
营养均衡: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新鲜蔬果,避免长期食用过烫、过硬、过辣的食物。均衡的饮食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口腔癌的风险。长期食用过烫、过硬、过辣的食物,可导致口腔黏膜损伤,增加口腔癌的风险。因此,应避免长期食用这些食物,保护口腔健康。
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如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等口腔疾病,及时治疗,避免病变发展。这些疾病可能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及时治疗可以降低口腔癌的风险。一旦发现口腔疾病,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口腔癌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早期口腔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因此,一旦出现上述早期征兆,应尽早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存质量。总之,关注口腔健康,提高口腔癌的防治意识,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预防口腔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口腔健康保驾护航。
张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