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以上。由于其生长速度快、侵袭性强,早期准确诊断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重点介绍影像学检查在DLBCL诊断中的关键作用。
临床表现是DLBCL诊断的起点,患者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然而,仅凭临床表现无法确诊DLBCL,必须结合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PET-CT和MRI等,可以发现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侵犯范围,为临床分期提供重要依据。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DLBCL诊断的金标准,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可以观察到DLBCL的典型病理特征,如大细胞、核分裂象等。免疫组化分析可以进一步证实B细胞来源,并检测某些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如CD10、Bcl-2、Bcl-6等。
分子遗传学检测是近年来DLBCL诊断的重要进展,通过基因测序可以发现某些特定的基因重排或突变,如BCR/ABL、MYC/BCL2等,对DLBCL的分型、预后分层和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预后指数(IPI)是评估DLBCL预后的重要工具,根据年龄、分期、ECOG评分、结外受累部位和乳酸脱氢酶水平等5个因素,将患者分为0-5级,IPI评分越高,预后越差。此外,血液和生化检查如LDH、β2-MG等也是评估DLBCL预后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影像学检查在DLBCL的诊断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分子遗传学检测等手段相结合,可以提高DLBCL的诊断准确率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PET-MR等新型检查方法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DLBCL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甘林望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忠山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