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手段多样化,其中手术切除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手术切除肺癌后,患者可能会面临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过程,还可能降低其生存率。本文将从术后监护、营养支持、并发症防治和心理干预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术后监护
术后监护是确保患者安全,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关键环节。对于肺癌患者而言,术后监护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呼吸功能评估、血氧饱和度监测等。通过持续监测,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如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例如,对于呼吸功能的评估,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以及听诊等方法,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是否正常。对于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脉搏血氧仪等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患者的缺氧情况,并及时给予氧疗等处理措施。
营养支持
肺癌手术不仅消耗患者大量体力,还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因此,术后营养支持对患者恢复至关重要。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肠内营养,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鼻饲管、胃管等途径,为患者提供营养液,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对于肠外营养,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为患者提供营养液。此外,医护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病情变化,动态调整营养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并发症防治
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栓塞等。防治这些并发症的关键在于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练习,以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和痰液排出。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采取抗凝治疗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对于肺部感染的预防,医护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患者感染的机会。对于肺不张的预防,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锻炼,以促进肺复张。对于肺栓塞的预防,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
心理干预
肺癌患者在术后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包括对疾病预后的担忧、对治疗的恐惧等。心理干预的目的是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和对疾病管理的主动性。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同时可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此外,医护人员还应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而言,肺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通过加强术后监护、提供营养支持、积极防治并发症以及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这对于提高肺癌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和支持,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罗泽龙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