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作为胃癌治疗的新手段,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的管理至关重要,需要根据具体反应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处理。本文将详细解释胃癌免疫治疗中胃肠道反应和其它常见不良反应的管理策略。
首先,肝脏毒性的管理。肝脏毒性是免疫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根据其严重程度,肝脏毒性被分为四个等级。G1级患者可以继续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并需要每周监测一次肝功能。如果肝功能保持稳定,监测频率可以适当降低。G2级患者则需要暂停ICIs治疗,并口服泼尼松0.5至1.0 mg/kg,肝功能好转后,泼尼松应缓慢减量至每日不超过10 mg(总疗程至少4周)。对于G3级患者,建议停用ICIs治疗,并使用口服泼尼松或静脉注射甲基泼尼松龙(1~2mg/kg)。G4级患者则建议永久停用ICIs治疗,并使用静脉注射甲基泼尼松龙(1~2mg/kg)。
其次,免疫治疗相关的肺炎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则较为严重。其诊断主要依赖于排除法,新发或症状恶化的咳嗽和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胸部CT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G1级肺炎患者,无需治疗,但应在3至4周后复查胸部CT及肺功能。G2级肺炎患者则需要暂停ICIs治疗,并使用静脉滴注甲基泼尼松龙(1~2mg·kg-1·d-1),治疗48至72小时后,若症状改善,激素应在4至6周内逐步减量。
皮肤反应的管理也不容忽视。大部分皮肤irAE经早期发现并对症治疗可及时恢复,不影响后续ICIs治疗。而对于严重的皮肤irAE,需要暂停或永久停用ICIs治疗,并给予病人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应请皮肤科医师会诊。对于暂停ICIs治疗的病人,待irAE分级降至1级后,经充分沟通可恢复ICIs治疗,但需密切监测随访。
最后,胃肠道反应的管理。对于免疫性结肠炎,建议进行分级管理。G1-G2级患者可以通过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粪便常规检查和血常规检查、清淡饮食、必要时口服补液、使用止泻药物对症处理。对于更严重的病例,则需要开始激素治疗。
免疫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益处有显著影响,因此,对于长期慢性发作风险升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在治疗CIKs期间,应密切监控和管理不良反应,以最大化治疗效果并减少潜在风险。具体治疗方案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以上信息是基于相关资料整理而成,为胃癌患者免疫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
程伟才
烟台山医院北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