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肺癌治疗手段,其地位的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关注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本文将详细解析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中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和应对。
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
免疫治疗是基于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的疗法。其核心机制是阻断免疫抑制信号或增强免疫激活信号,促进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然而,免疫治疗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也称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
发生机制
免疫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所致。正常状态下,免疫系统能够区分自身组织和外来抗原。但在免疫治疗过程中,过度激活的免疫系统可能错误地将正常组织识别为外来抗原,从而引发对自身组织的攻击,导致不良反应。
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
免疫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药物种类、剂量、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而异。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皮肤反应
:约10%-50%的患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等皮肤反应。
胃肠道反应
:约10%-30%的患者可能出现腹泻、结肠炎等胃肠道反应。
肝脏反应
:约5%-20%的患者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等肝脏反应。
内分泌反应
:约5%-10%的患者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反应。
肺反应
:约1%-5%的患者可能出现肺炎等肺反应。
如何应对各种不良反应
对于免疫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应及时识别并给予相应处理。具体措施包括:
皮肤反应
:轻度皮肤反应可使用局部皮质类固醇软膏,中重度皮肤反应需口服或静脉使用皮质类固醇。
胃肠道反应
:轻度腹泻可使用止泻药,中重度腹泻需使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
肝脏反应
:轻度转氨酶升高可使用保肝药物,中重度升高需停用免疫治疗并使用皮质类固醇。
内分泌反应
:甲状腺功能异常需使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肺反应
:肺炎需停用免疫治疗并使用皮质类固醇和抗生素。
患者教育和监测
患者在使用免疫治疗时,应接受详细的教育,了解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其症状。患者应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结论
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但也伴随着不良反应的风险。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免疫治疗,并密切关注自身反应,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理解和管理也在不断进步,有望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周建明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