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其中,化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化疗药物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负性情绪增加及并发症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将探讨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化疗中的重要作用及其预防化疗相关副作用的价值。
首先,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会导致胃肠道黏膜受损,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下降,进而引发营养不良。研究发现,约40%~80%的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1]。营养不良不仅会削弱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对化疗的耐受性,还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风险[2]。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改善化疗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肠内营养作为一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通过直接向肠道提供营养,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及毒素的易位。研究表明,肠内营养能够改善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水平[3]。此外,肠内营养还能促进肠道黏膜修复,减少肠道炎症反应,降低化疗相关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的发生[4]。
近年来,结合知信行理论指导下的姑息护理和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化疗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这种综合护理模式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需求,还重视心理层面的支持。研究发现,姑息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提高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营养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5]。此外,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也能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应对化疗的能力[6]。
为了进一步验证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化疗中的作用,本研究对300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此外,肠内营养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7]。
综上所述,肠内营养作为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能有效预防化疗相关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应重视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深入探讨肠内营养的最佳时机、剂量、配方等问题,为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营养支持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Dewys WD, Begg C, Lavin PT, et al. Prognostic effect of weight loss prior to chemotherapy in cancer patients.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Am J Med, 1980, 69(4): 491-497. [2] Ravasco P, Monteiro-Grillo I, Vidal PM, et al. Cancer cachexia and malnutrition: a multimodal therapy. Clin Nutr, 2005, 24(5): 755-759. [3] Arends J, Bachmann P, Baracos V, et al. ESPEN guidelines on nutrition in cancer patients. Clin Nutr, 2017, 36(1): 11-48. [4] 陈功, 李宁.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进展.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6, 15(2): 198-202. [5] 张俊, 张片红, 陈伟. 肿瘤患者营养支持通则. 中华外科杂志, 2017, 55(8): 569-574. [6] 张片红. 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及营养支持.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7, 16(5): 481-483. [7] 本研究数据。
宋岩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