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治疗策略中手术切除无疑是关键手段之一。然而,手术并不是治疗的全部,围手术期的管理同样至关重要,它涵盖了术前准备与术后监测两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患者术后恢复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个环节的关键因素与实践要点,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术前准备是肝癌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步骤之一。首先,对肝功能的评估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承受手术带来的生理压力。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等,这些评分系统能够帮助医生判断肝脏储备功能,从而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此外,肿瘤分期也是术前准备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手术方案的制定,还对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以对肿瘤的大小、位置、是否有侵犯周围组织或远处转移等进行准确评估,从而为手术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在手术前,还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生理和心理评估,包括营养状况、心肺功能等,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营养状况的评估可以通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来反映,这些指标能够提示患者的营养储备情况,为术前的营养支持提供依据。心肺功能的评估则可以通过心电图、肺功能测试等方法来进行,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地承受手术。同时,心理支持对于缓解患者术前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同样重要,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减少术后的心理并发症。
术后监测与护理是肝癌围手术期管理的另一重要环节。术后疼痛管理是首要任务,合理的镇痛方案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促进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疼痛管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包括药物镇痛和非药物镇痛等多种方法。此外,感染控制也是术后护理中的关键点,需要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来实现。感染控制不仅能够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还能够降低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术后肝功能的监测同样不容忽视。通过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如ALT、AST、ALP等,可以及时发现肝脏功能异常,采取相应措施。这些指标能够反映肝脏的损伤程度和合成功能,对于评估术后肝脏的恢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肿瘤标志物如AFP的监测,有助于评估手术效果和及时发现复发。AFP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肝癌标志物,其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肝癌复发的早期预警。
总之,肝癌围手术期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术前的全面评估和术后的严密监测。术前评估不仅包括肝功能、肿瘤分期、生理和心理状况的评估,还包括营养状况、心肺功能等的评估,为手术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术后监测则包括疼痛管理、感染控制、肝功能监测和肿瘤标志物监测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存质量。通过科学、规范的围手术期管理,可以显著提高肝癌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存质量,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王宁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