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其隐匿性起病和不典型早期症状常导致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手术切除的最佳时机。在这种情况下,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肝癌介入治疗的原理是通过导管将药物或其他治疗物质直接输送到肿瘤部位,以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同时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的影响。这种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适合于不能接受手术治疗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
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包括以下几种: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直接注入肿瘤的供血动脉,以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并释放化疗药物,达到局部控制肿瘤的目的。TACE治疗通过减少肿瘤的血液供应,使肿瘤细胞缺氧和营养不足,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同时,局部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可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射频消融(RFA)
:利用射频能量产生的热量来消融肿瘤细胞,适用于直径较小的肝癌结节。RFA通过电极产生高频电流,使肿瘤组织产生电阻热,温度可达60-100℃,导致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RFA具有精确度高、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直径≤3cm的肝癌结节。
微波消融(MWA)
:与射频消融类似,但使用微波能量产生热量来消融肿瘤。MWA通过天线产生微波,使肿瘤组织产生分子振动和摩擦热,温度可达80-120℃,导致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MWA消融范围更大,消融效率更高,尤其适用于直径>3cm的肝癌结节。
酒精注射(PEI)
:通过直接将酒精注入肿瘤内,使肿瘤细胞脱水、凝固坏死。PEI适用于直径较小、数量较少的肝癌结节。酒精可使肿瘤细胞脱水、蛋白质变性,导致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PEI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费用低等优点。
靶向药物治疗
: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进行治疗,可以与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靶向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血管生成等,抑制肿瘤进展。靶向药物与介入治疗联合应用,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全身毒副作用。
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免疫治疗通过解除肿瘤免疫抑制、增强肿瘤免疫原性等机制,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特异性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具有疗效持久、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为肝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如CT、MRI等,介入治疗的精确度和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影像技术可实时监控介入治疗过程,精确定位肿瘤,评估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此外,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使得治疗更加精准,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肿瘤特征和身体状况,选择最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
总之,肝癌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在肝癌治疗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治疗方法的出现,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肝癌介入治疗为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未来,肝癌介入治疗有望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疗法相结合,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希望。
王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