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手段的更新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尤其是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显著延长了部分患者的生存期。然而,免疫治疗在发挥疗效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其中皮疹是最常见的皮肤毒性反应之一。
皮疹的发生率高达30%-50%,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导致治疗中断,影响疗效。因此,对皮疹的及时识别、分级评估和科学管理至关重要。
皮疹分级:
根据皮疹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以下级别:
轻度(1级)
:主要表现为局限性红斑、丘疹,伴随瘙痒感明显,但不影响日常生活。
中度(2级)
:皮疹范围扩大,伴有水疱、糜烂,影响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
重度(3级)
:皮疹广泛分布,伴有大疱、坏死,需住院治疗。
危及生命(4级)
:皮疹可危及生命,需紧急处理。
治疗原则:
轻度皮疹
:可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软膏、抗组胺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中度皮疹
:需口服糖皮质激素,必要时联合免疫抑制剂。
重度皮疹
:需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并请皮肤科、肿瘤科等多学科会诊,必要时暂停或调整免疫治疗方案。
生活护理:
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沐浴用品;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减少皮肤摩擦;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以增强皮肤屏障功能。
预防措施:
免疫治疗前,充分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对有过敏史的患者提前使用抗过敏药物预防。治疗期间,密切监测皮疹的发生,一旦发现早期皮疹,及时干预,避免进展为重度皮疹。
患者教育:
患者及家属应充分了解免疫治疗相关皮疹的临床表现、危害及处理原则,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及时反馈皮疹的变化情况,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多学科合作:
免疫治疗相关皮疹的处理需要皮肤科、肿瘤科、营养科等多个学科的紧密合作。通过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总之,免疫治疗相关皮疹是肝癌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规范的分级评估、个体化治疗和科学的护理管理,可以降低皮疹导致的治疗中断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疗效。同时,医患双方应充分沟通,共同面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未来,随着免疫治疗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新药的不断涌现,相信肝癌患者的预后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汤万荣
江门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