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中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类型,约占所有NHL的三分之一。DLBCL的临床表现多样化,预后因素复杂,部分患者即使经过一线标准化疗(如R-CHOP方案)后仍会出现复发或难治。对于这部分患者,二线化疗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旨在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延长生存期。
二线化疗方案的选择 复发DLBCL的二线化疗方案需根据一线治疗的疗效、复发时间、患者的耐受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常用的二线化疗方案包括:
ESHA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阿糖胞苷+地塞米松,适用于复发较晚、耐受性较好的患者。
DHAP方案:顺铂+地塞米松+阿糖胞苷,适用于一线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耐受性较差的患者。
ICE方案: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苷,适用于一线治疗后3-12个月内复发的患者。
GEM-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适用于一线治疗后12-24个月内复发的患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部分年轻、复发时间较长、一线治疗后达到CR的患者,可在二线化疗有效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以进一步巩固疗效。ASCT是目前DLBCL复发后最有效的挽救性治疗手段之一,可显著提高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主要针对DLBCL的关键信号通路,如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
BTK抑制剂:如伊布替尼,可抑制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
PI3K抑制剂:如伊德立替尼,可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
HDAC抑制剂:如罗米地辛,可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免疫治疗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DLBCL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
CD19单抗:如贝林妥昔单抗,可特异性结合CD19阳性的B细胞,诱导细胞凋亡。
PD-1/PD-L1单抗:如帕博利珠单抗,可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CAR-T细胞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患者T细胞,使其表达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CAR),增强T细胞的靶向杀伤能力。
综上所述,DLBCL复发后的治疗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二线化疗、ASCT、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目前复发DLBCL治疗的主要手段,合理应用可显著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同时,新药的不断涌现和临床试验的开展,有望进一步提高复发DLBCL的治疗效果。
李亚军
湖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