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肝癌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重点。在众多诊断手段中,肝脏穿刺活检因其直接获取肝脏组织样本的特性,成为确诊肝癌及分型的关键步骤。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出发,全面分析肝脏穿刺活检的潜在风险,旨在为患者和医疗决策者提供科学参考。
肝脏穿刺活检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细针穿刺进入肝脏,取得组织样本后进行病理学检查。该方法能够明确肝脏病变的性质,区分良恶性肿瘤,并评估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是临床诊断恶性肿瘤的关键步骤。然而,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肝脏穿刺活检同样伴随着一系列潜在风险。
首先,疼痛是穿刺过程中最常见的不适。由于肝脏包膜内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当穿刺针穿过时可能会引发疼痛。不过,随着局部麻醉技术的进步,大部分痛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不适,医生通常会在穿刺前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其次,感染风险不容忽视。由于肝脏穿刺涉及到穿刺针的插入和组织样本的提取,若操作不当或消毒不严格,容易引入感染。因此,从事此项操作的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降低感染风险。此外,患者在穿刺前后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以进一步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再者,出血是肝脏穿刺活检的另一个潜在风险。由于肝脏内部血管丰富,穿刺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血管,导致出血。幸运的是,大多数出血事件较为轻微,可通过自然止血或局部压迫控制。然而,在极少数情况下,严重出血可能需要紧急输血或手术治疗。为了降低出血风险,医生在穿刺前应仔细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并在穿刺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更为严重的是种植转移风险。肝脏穿刺活检过程中,肿瘤细胞有可能附着于穿刺针表面或沿穿刺通道种植至其他部位,导致肿瘤扩散。根据文献报道,种植转移的风险大约在2%~3%之间。尽管这一风险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后果极为严重。为了降低种植转移风险,医生在穿刺时应尽量避免穿过肿瘤组织,并在穿刺后仔细检查穿刺针,以确保没有肿瘤细胞残留。
此外,肝脏穿刺活检还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结果。部分患者的活检结果可能显示为阴性,但实际上肝脏内存在恶性肿瘤。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分布不均匀,导致穿刺针未能取得足够的肿瘤组织样本。为了降低假阴性风险,医生应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并在必要时进行多次穿刺,以提高活检的准确性。
鉴于以上风险,医生在决定是否进行肝脏穿刺活检时,必须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活检的必要性及潜在风险,并做出个体化的决策。患者也应充分了解活检的风险与益处,并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共同制定最适合自己的诊疗方案。此外,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活检的必要性和可能的风险,以确保患者能够做出知情同意。
总之,肝脏穿刺活检作为一种重要的肝癌诊断手段,虽然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但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下,这些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和医生应共同权衡利弊,选择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如影像学检查和液体活检等逐渐发展,为肝癌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创新技术能够减少肝脏穿刺活检的风险,提高肝癌的诊断准确性,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李光明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