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全球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被称作“沉默的杀手”。本文从疾病原理的角度,探讨肝癌的早期识别与诊断策略。
肝癌早期症状隐蔽,患者往往难以察觉。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肝区疼痛,这种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感。因为肝脏本身没有痛觉神经,这些症状往往是肿瘤压迫周围组织或神经所致。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这些症状的非特异性常导致患者忽视或误诊。
肝癌发展至中晚期,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消瘦、不明原因的发热以及腹水、黄疸等更为明显的症状。乏力和消瘦是由于肿瘤消耗体内营养,导致患者体重下降;腹水和黄疸的出现,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进行蛋白质合成和胆红素代谢。
尽管这些症状能为肝癌的诊断提供线索,但它们并非肝癌所特有,其他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炎等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因此,仅凭症状无法确诊肝癌,必须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诊断肝癌的重要检查手段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主要关注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的水平变化。AFP是一种由胚胎肝细胞合成的血清糖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量很低。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合成增加,血清中AFP水平升高。但AFP并非肝癌特异性标志物,其他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也可能导致AFP升高。因此,AFP升高提示肝脏存在病变,但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能够直观显示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变化。超声是肝癌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无创、快捷、经济等优点。对于超声发现的可疑病灶,可通过CT、MRI进一步评估病变性质。CT和MRI能提供更清晰的肝脏解剖结构和病变细节,有助于判断肿瘤大小、位置、有无侵犯周围结构等信息,为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组织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是通过肝脏活检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以确诊肝癌。肝脏活检是诊断肝癌的金标准,能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但肝脏活检是一种有创检查,存在出血、感染等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综上所述,肝癌的早期识别与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症状、血液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提高公众对肝癌早期症状的认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对于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50%以上,而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率不足10%。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除了常规的检查手段外,一些新兴的分子标志物和液体活检技术也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思路。如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能通过外周血检测肿瘤释放的DNA片段,反映肿瘤的基因突变和动态变化,有望成为肝癌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的有力工具。但这些新技术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和优化。
总之,肝癌的早期识别与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提高公众对肝癌早期症状的认识,加强高危人群的筛查,是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的重要措施。同时,积极开展肝癌的发病机制研究,探索新的诊断标志物和检测技术,将为肝癌的早期识别与诊断提供更多可能。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对抗这个“沉默的杀手”,为肝癌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李冬梅
太和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