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一种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特别是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常见。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因素包括家族史、特定癌症史、结直肠息肉史以及炎症性肠病史等。主要症状包括大便习惯的改变、血便、腹泻或便秘、腹部疼痛等,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我们对结直肠癌的警觉。
在诊断结直肠癌时,除了临床体检和病史收集外,医生还会采用多种检查手段,包括大便潜血实验、直肠指诊、钡剂灌肠、结肠镜和活检等。肿瘤的分期、是否存在肠梗塞或肠穿孔、肿瘤是否复发以及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治疗结直肠癌时,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肿瘤的分期、是否已经复发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来综合考虑。具体手术方式包括局部切除、根治性切除术(包括引流区域淋巴结清除)、根治性切除和结肠造瘘术、射频消融术以及冷冻手术等。即使医生能够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术后化疗或放疗也是必要的,因为这些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杀死可能残留的癌细胞。
化学治疗(化疗)和生物治疗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5-氟尿嘧啶(5-FU)、卡培他滨(希罗达)、奥沙利铂、伊立替康(CPT-11)、西妥昔单抗(爱必妥)等。亚叶酸钙(LV)能够增强5-FU的疗效,而5-FU的最佳给药方式是持续静脉滴注,尤其是在与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联用时。如果含5-FU的化疗方案失败,再使用卡培他滨通常也是无效的。
对于局部切除和根治性切除的选择,需要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位置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局部切除适用于早期肿瘤,即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且无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而根治性切除则适用于肿瘤侵犯到更深的组织,或者已经有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根治性切除术不仅包括肿瘤的切除,还包括区域淋巴结的清扫,以减少复发的风险。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会密切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心理状态。良好的营养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和术后恢复能力,而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总之,结直肠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治疗的可行性。局部切除与根治性切除的选择,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结直肠癌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优化,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通过早期发现、精确诊断和规范治疗,结直肠癌的预后正在逐渐改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并定期进行随访检查,以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也对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廖盛欢
新余北湖医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