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目前已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由于早期结直肠癌往往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它常被称为“沉默的肿瘤”,难以通过自我感知发现,因此早期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结直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结肠癌和直肠癌在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属于消化道肿瘤,共同的发病因素和预防措施。结直肠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和慢性炎症等。其中,遗传因素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家族性结直肠癌患者患病风险显著增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缺乏运动等,也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常见诱因。此外,长期患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人群,结直肠癌的风险也较高。
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家族结直肠癌史的人群;长期患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等的人群;以及年龄较大的人群(一般认为50岁以上)。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是非常重要的。预防结直肠癌的措施包括:改善生活习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饮食,保持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对于患有结肠息肉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
早期检测结直肠癌,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粪便隐血试验(FOBT)和结肠镜检查。粪便隐血试验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筛查方法,可以检测粪便中的微量血液,对于发现早期结直肠癌具有一定价值。结肠镜检查则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结肠和直肠内部情况,对于息肉和早期结直肠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结直肠癌的临床症状包括腹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但这些症状往往在肿瘤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因此不能依赖症状来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此外,结直肠癌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分期。
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方法,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对于中晚期结直肠癌,需要综合运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靶向治疗是近年来结直肠癌治疗的新进展,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结直肠癌的预后与肿瘤分期、治疗方式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早期结直肠癌的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结直肠癌的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不足50%。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结直肠癌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作为一种“沉默的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早期检测尤为重要。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定期筛查和及时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高危人群,更应加强结直肠癌的预防和筛查工作,以期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结直肠癌这一公共健康问题,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
廖凌峰
信阳市中心医院西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