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和优化。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作为新兴的治疗手段,在肝癌治疗领域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然而,这些治疗手段也可能伴随一些副作用,合理管理这些副作用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以下是肝癌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常见副作用的管理与对策。
一、靶向药物的副作用及管理
高血压:靶向药物可能会引起患者血压升高。高血压是肝癌靶向治疗中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其机制可能与药物作用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因此,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压,一旦发现血压超过140/90mmHg,则应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如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等。合理的血压控制可以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蛋白尿:蛋白尿是另一个常见的靶向药物副作用。蛋白尿的发生可能与药物对肾脏的直接毒性作用有关。患者应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一旦蛋白尿程度达到3+及以上,需考虑减量或暂停靶向药物,并在必要时使用ACEI/ARB类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肾脏损伤。
手足综合征:手足综合征表现为手足皮肤红斑、疼痛和脱屑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手足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药物对表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有关。患者应穿着宽松的衣物和鞋子,避免手足部位的摩擦。外用尿素软膏等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严重时可能需要暂停用药。
二、免疫治疗的副作用及管理
免疫相关性肝炎:免疫治疗可能引起免疫相关性肝炎,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免疫相关性肝炎的发生机制可能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患者应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定期检测转氨酶水平,一旦达到3级及以上,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减轻肝脏炎症和损伤。
甲状腺功能异常:免疫治疗还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免疫治疗对甲状腺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有关。患者应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药物补充或对症处理,以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
免疫相关性肺炎:免疫治疗可能引起免疫相关性肺炎,表现为咳嗽、气促等症状。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免疫治疗对肺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有关。患者应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如发现肺部渗出性病变,应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减轻肺部炎症和损伤。
免疫相关性肠炎:免疫治疗还可能引起免疫相关性肠炎,表现为腹泻、腹痛等症状。免疫相关性肠炎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免疫治疗对肠道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有关。患者应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定期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如发现消化道出血,应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减轻肠道炎症和损伤。
总之,肝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副作用的管理。通过合理的监测和个体化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提高生活质量,使治疗更加安全、有效。对于每一位患者而言,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治疗方案及可能的副作用,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及时向医生反馈病情变化,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医患共同努力,才能使肝癌治疗取得最佳效果。
王逻逻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