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因其高度恶性和对传统治疗手段的抵抗性而成为肿瘤医学中的一个难题。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胰腺癌治疗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ICI通过解除免疫细胞的抑制信号,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但这种治疗手段也可能带来一系列并发症,胰腺炎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将详细探讨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和多学科治疗方法。
胰腺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胰腺组织炎症性疾病。在免疫治疗领域,ICI的使用成为胰腺炎发病的新诱因。ICI通过阻断免疫细胞上的抑制信号,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但由于其可能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腺组织受损,进而产生炎症反应。
临床诊断胰腺炎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患者可能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胰腺炎的急性或慢性进程有关。腹痛通常为持续性、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可放射到背部。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也较为常见。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升高,这些生物标志物对胰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淀粉酶和脂肪酶是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当胰腺炎发生时,这些酶会从受损的胰腺细胞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水平升高。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能显示胰腺的炎症性改变,有助于确诊和评估病变程度。CT和MRI可以清晰显示胰腺的形态、大小和密度变化,对于判断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
治疗胰腺炎涉及多学科合作,包括内科、外科、放射科和营养科等。药物治疗是基础,主要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止痛药以及抗生素等。质子泵抑制剂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可以减少胰腺刺激,降低胰腺炎的发病率。止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腹痛症状。抗生素主要应用于感染性胰腺炎,可以预防和控制感染。内镜治疗可用于引流胰腺假性囊肿或坏死组织,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手术的需求。内镜下放置引流管或支架,可以有效地引流胰腺内的液体积聚,缓解症状。而手术治疗则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效或并发症严重的患者,如胰腺坏死、假性囊肿形成等。手术可以清除坏死组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预防胰腺炎的发生关键在于合理使用ICI药物。这包括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和疗程,以及加强患者的科普宣教,使其了解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此外,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在ICI治疗过程中的胰腺功能和炎症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胰腺炎。监测胰腺功能主要通过检测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监测炎症指标主要通过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等。这些指标的异常升高提示胰腺炎的可能,需要及时干预。
综上所述,胰腺癌免疫治疗中引发的胰腺炎是一种需要多学科合作诊断和治疗的并发症。随着免疫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胰腺炎的认识和处理也应得到相应的重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通过综合治疗和个体化管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胰腺炎,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改善预后。对于胰腺癌患者,免疫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同时也要警惕其可能引发的胰腺炎等并发症。通过合理的药物使用、密切的监测和多学科的治疗,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免疫治疗的优势,同时降低其潜在的风险,为胰腺癌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
孔炯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海虞南路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