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这个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无声杀手”的慢性疾病,正悄悄困扰着全球数亿人。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的病理状态,其定义为收缩压(高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低压)≥90毫米汞柱。长期高血压会损害血管、心脏、脑、肾脏等多个器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高血压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引发左心室肥厚、心绞痛和心力衰竭;还会使脑血管承受高压,增加脑出血和脑梗塞的风险;此外,高血压还会损害肾脏功能,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衰竭。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重视自我管理,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医疗干预,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风险。
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膳食: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控制总热量摄入。研究表明,低盐饮食可有效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蔬菜和水果富含钾、镁等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限制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避免久坐不动,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运动可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久坐不动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每小时起身活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3.控制体重:保持适宜体重,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之间;男性腰围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戒烟限酒:戒烟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每日饮酒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过量饮酒会增加肝脏负担,影响血压控制。戒烟限酒对高血压患者至关重要。
5.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长期精神压力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学会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有助于血压控制。
6.定期监测:家庭自测血压,每周至少测量2-3次;定期到医院复查,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定期监测血压有助于及时发现血压波动,调整治疗方案。家庭自测血压方便、快捷,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7.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和合并症选择适宜的降压药物;切忌自行购药或停药,以免血压波动过大。降压药物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自行购药或停药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并发症风险。
总之,高血压患者要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将健康生活方式和医疗干预融入日常生活,长期坚持,才能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享受健康生活。让我们共同努力,向高血压宣战,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高血压的危害,提高生活质量,共享健康未来。
鄢高亮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